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央行暂停二维码交易、虚拟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修订之争后,日前,因快捷支付一事,支付宝与银行的争论再起。
据了解,目前接入支付宝170多家银行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的网上支付用户总量占到全部用户的66%。四大行下调快捷支付限额之后,工行收紧快捷支付接口,被视为拉锯战升级的风向标。
支付宝昨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如果用户使用工行卡开通快捷支付,提示签约失败,是因银行签约限制,“详情可咨询工商银行”,建议用户换卡支付。
继下调快捷支付限额之后又关闭部分接口,银行这些举措对用户会有什么影响?一些接受采访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和分析师说,之前的5个接口相当于开了五扇门,门少了,能进出的人自然就相应减少了,可能会出现拥堵,如果碰到“双十一”这样的网购高峰期,可能会影响网购体验,直接导致支付成功率下降。
合规瑕疵
3月23日,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发声,使得外界的焦点集中到对快捷支付的限额问题上。
3月24日,工行现金与资金结算部处长王鋐向媒体澄清市场关于银行调整快捷支付限额的几大误区,称从2011年开始至今,银行为快捷支付承担了相当法律风险。
3月25日,支付宝官方微博上刊登其资金结算部员工的投稿,文章认为,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流程并不违背86号文相关规定,并反问,银联、工行都有自己的快捷支付,开通形式和验证方式与支付宝完全一样,“那您的意思是大家都违法了?”
86号文,即银监会于2011年8月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电子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1]86号)。
文件要求,从客户银行账户扣划资金时,原则上应由账户所在银行,完成电子资金转移与支付交易的安全认证;对于由第三方机构完成安全认证的,应至少在首笔交易前,由账户所在行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于客户约定双方相关权利与义务。
文件还要求,未经客户对本机构授权,不得直接或间接将客户名称、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等及其他敏感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机构。
对此,有银行人士认为,工行等银行自己的快捷支付,仍然采用的是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委托指令,并没有违背86号文。“说违法有点过,但快捷支付存在合规瑕疵。”他表示。
多位银行人士均指出,快捷支付主要存在合规性问题。
首先,首笔交易的客户应在银行端做实名认证,如果不能线下认证,应通过快捷支付转至银行页面完成,但目前客户均是在快捷支付页面完成的认证。
对此,支付宝则表示,在首笔支付前,支付宝会将姓名、卡号、证件类型及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通过专线传递给银行,由银行直接进行验证。全部匹配验证通过后,支付宝还会向银行验证通过的手机号码发送动态验证码,只有客户验证码回填成功后,才能支付成功。这跟86号文要求的“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没有冲突。
几位银行人士指出,支付宝所称的专线,是通过支付宝的接口传递,银行来回收到的都并非客户的委托指令,而是来自支付宝的验证信息。
其次,由于并非在银行页面完成实名认证,相当于银行未经客户授权,将开户信息变相授权给了支付宝。“之所以首笔交易要在银行页面完成认证,意味着客户与银行签约,以后交易无须再跳转至银行页面;现在在快捷支付页面完成的认证,既未提示业务风险,也让银行对客户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前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