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100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这个“士”是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我们能切实的感受到他的变化么?腾讯的变化就是这个样子。从跟360大战时那个“我们做出了艰难决定”的那个封闭的腾讯到现在可以放弃自己一些重要业务和其他垂直领域巨头战略合作,从那个被称为“山寨之王”的企鹅到现在通过微信成功获得移动互联船票的互联网大咖。腾讯的气质在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有人慨叹:这简直是另一个软银!为啥这样说,腾讯与软银有什么共同之处么?看本文作者的解析。
2014年初,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返现之争。由于两家争相返现,所以网络上一度流传着各种段子。
当然,这背后是因为腾讯和阿里的撑腰。
最近BAT都在不断收购。不过在我看来,从收购角度来看,更具冠军相的无疑是腾讯。而且根据作者的观察,腾讯也正在对自身的定位进行修正。从“狗日的腾讯”变成“投资人”腾讯。
今年以来,腾讯4亿美元入股大众点评20%,随即腾讯又在京东157.21亿美元估值的基础上,获得14.3%的股份;最近,腾讯又确认投资移动电商买卖宝;更有传言称,小米于3月14日进行了1拆4的扩股,传闻腾讯会以20亿美元入股小米。
说这些是因为,腾讯最近投资的思路已经不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为业务补充而收购;更不是为了控股和整合而收购,而是依托自己强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优势,整合各个层面的业务优势,对科技企业进行整合。上述买卖的手笔已经不再是腾讯基金可以运作的范畴,可以肯定的是,这是马化腾一手打造的,针对整体资源进行更高层次变现的手段。
BAT的投资风格很有不同。马云是战略家,这毫无疑问。阿里一直是在围绕电商业务打造护城河。同时着眼于未来进行布局。百度则倾向于全资收购,至少要控股。去哪儿、91无线、爱奇艺、糯米网都是如此。如果说阿里是战略布局,百度则是发现机会后强势登陆。
相比之下,腾讯以前的收购或者业务拓展,也是基于自身平台发展的需要。围绕如何扩展业务需要,比如收购易迅,就是觉得电商是未来,而且自己的流量和用户量有助于电商发展。
但从今年的发展来看,马化腾显然转变了思路。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它不再将核心锁定在挖掘锁定用户的消费潜力上,而专注于为用户提供附加值服务。这一点,可能是核心改变。
其次的改变是,不再寻求自己运营,让业务团队越变越重。我想这可能是易迅带来的教训。腾讯决定以自身的优势转身投资人。选择好的团队进行投资,我认为这是腾讯非常精明的一招。
这种投资模式类似于巴菲特——投资于最好的团队,然后长期持有,自己还可以给予帮助。也类似于软银。
【创客100批注】腾讯之所以能够长袖善舞,源自于足够的现金流,作为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网游和增值服务,腾讯最宝贵的资产都在这两个领域,而且目前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腾讯这两大核心收入,补给着生态布局内的其他领域。
软银当前已对超过1000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了阿里巴巴集团以及雅虎日本。软银在10多年前曾对阿里巴巴网站投资2000万美元。如今,阿里巴巴集团的最高估值将达到1200亿美元。软银持有阿里37%的股份。
软银孙正义有一套“时间机器”理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IT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后者的产业还不成熟时,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等时机恰当时杀回后者,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