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不止
截至到昨日,MH370航班失联20天,泰国和日本的卫星再次发现了分散在印度洋上的漂浮物。头一天,在印度洋南部海域的搜寻也发现新线索,马方宣布经分析卫星图像后确认122个疑似漂浮物,澳大利亚出海搜寻的飞机也发现了疑似物体。
但是,卫星、飞机明明已在高空发现了海上漂浮物,为什么船到了以后,什么也没有发现?
面对浩瀚无边的神秘海洋,各路人马切身体会到“大海捞针”这句中国成语有多么贴切,感受到人类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多么无奈。
在南印度洋搜寻过程中,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卫星及飞机均报告发现过疑似漂浮物,但舰船等赶赴相关海域却仍无有价值的发现。
为什么在海上搜寻难度这么大?
A 研判卫星图像需要时间
据中国《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介绍,卫星一天至少可以拍摄数百张照片,每张照片通常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因此,对大量卫星图像进行研判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如18日中午中国卫星拍摄了图像,到22日才发布有关疑似漂浮物的研判结果,这个中间就存在一个时间差。
B 海浪使漂浮物不断移动
中国“雪龙”号搜寻工作总指挥刘顺林介绍,海面上漂浮物通常会随着洋流漂移,海上大风、高达数米的涌浪,也会使漂浮物不断移动,等到海面搜寻力量赶到卫星观测的相关位置时,漂浮物已冲到另外的位置了。即使在相对平静的海面,漂浮物也不会完全露出,海面上所观测到的往往只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另外,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舶也不像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踩一下刹车就能停下来。有时看见船边有物体,但转瞬即逝,快得甚至来不及拍照。等船调头后寻找,再也没有见到。
C 海面反光让瞭望有困难
漂浮物会随着海流不断漂移,会随着风吹浪动而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同时,大海的颜色每天都会随着光线而千变万化,时而深灰、时而灰蓝、时而浅蓝、时而湛蓝。加上海面上的浪花干扰,舰船雷达很难扫射搜寻到细小的漂浮物体。
另外,海域天气晴好,海面上的反光也给瞭望带来困难,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举目望去,茫茫大海好像一面巨大的银色镜面,明晃晃的什么细节也看不到。
美国战略安全情报咨询机构在解释搜寻工作的难度时举例说:“随便一个海浪都可能在目光扫过一个物体时将其遮盖;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可能导致短时间无法看清;在一个物体最清晰可见时,往旁边偏一点角度就可能使机会错失。”
D 坏天气导致能见度下降
现阶段的搜寻区域距离澳大利亚西南海岸大约2500公里。这一海域素以条件恶劣闻名,25日的海上搜寻就因天气原因暂停了一天,昨日另一个“坏”天气到来,带来更强的风,因冷锋引发的降雨还会导致能见度下降。
同时,正如驾驶员在一个枯燥的环境中容易疲劳一样,面对枯燥的海面,飞机或船上瞭望员也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伴随起伏摇摆,从高倍望远镜里望出去的海面更加摇摆不定,时间久了,更会头晕恶心。
打捞起碎片
才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