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价值数据的监理人。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例如“所谓客户是指哪个群体?”或者“严重案例一代表什么意思?”
为文件、目录及其它分级关系建立起严格的命名机制与存储结构,例如“高级账户”与“业务部门”等。
如守门人般严格把握数据在系统中的出入与走向,确保模糊不清的语意不会进入数据存储体系,并从源头上过滤或更正存在问题的数据来源。
制定正确的备份流程、记录合并或数据从属关系。随着数据量的持续走高,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有多少种把这类关系搞乱的可能——而且仅仅出于一个善意的小失误,就可能让全公司几个礼拜的努力瞬间沦为无用功。
对报告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在过滤、分组及汇总工作中使用正确的变量数据。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副总裁会针对不同的数据做出迥异的决策,一旦资料失误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消息是,数据管家并不属于全工作。但坏消息是数据管家需要从业者拥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知识与专业技能。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企业内部寻找合适的员工打理这方面事务,而尽量不要从外部招聘。如果大家一时找不到各方面都合适的人选,不妨先把这项工作交给两个人共同负责,并以最多每年一次的频率进行更替。
第4页:云服务管理需要端正态度
企业面临的第三座大山:云服务管理需要端正态度
由于云计算取代内部it团队,其管理工作也要像管理it部门一样认真加以对待,采用了云服务并不等于进了保险柜。企业依然需要it团队认真做好每一步。
用户往往倾向于将云方案采购视为直接引入“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下一次全面更新之前,企业都不再需要为此费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一口气摆脱it团队与所有相关开销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尽管很多人以为正式部署了云系统就算大功告成,但事实上用户还需要跨界混搭、定制代码并能够将来自台式机的项目通过简单拖拽上传至云端。他们希望能把一切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数据源进行整合,而管理者则需要及时获取报告及信息统计表。
换句话来说,每个人都希望高效地利用it系统。但这点只有在架构师与“总承包商”顺利协作时才能够实现,仅仅把云服务供应商视为“员工”或者“工具”是不行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云供应商们的主要宣传对象——小型企业及大企业中的各分支部门——反而最不容易理解上述事实。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决策者,高管们倒是很清楚要正确使用云计算,他们同时需要投入时间并制定出严格的执行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