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近日(3月26日)宣布其在华云服务正式开启商业运营。这距离微软前任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鲍尔默在上海宣布Windows Azure——现更名为Microsoft Azure——在中国开启公共预览仅仅过去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
我将之前的阶段称为中国云计算大战第一季。在我当时发表的报告《中国 PaaS市场发展态势(2012 - 2017)》中,我做出了三项预测,现在均已成为现实。更多的全球厂商正在加入战团; 客户对云计算的概念日益了解,并计划为其业务采用混合云方案; 传统IT服务商开始向云服务商转型。
上周,我分别与微软、思杰Citrix进行了交流,现在我坚定地相信,云计算大战的第一季已经落下帷幕,全面升级的第二季即将上演。在争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和实际客户业务的战争中,中国的企业架构师和首席信息官们将看到三大场景:
三大主力将放手一搏。在我去年发表的博文中,我将中国云市场上的三大主力国际厂商描绘为三足鼎立的格局:微软、亚马逊,以及采用OpenStack、CloudStack等开源技术的供应商。
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提供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并且涵盖基础设施 (IaaS)和中间件(PaaS)的全面解决方案的厂商,微软引领着中国云计算市场。微软的领先地位来自与其对中国企业需求的深入理解、庞大的开发者基础,以及基于Windows平台带来的简便易用性。
OpenStack一直善于通过用户群活动建设生态系统。它正在积累发展的动力, 2013年下半年,有 IBM和Oracle这样的大厂商相继加盟,而且在那些拥有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的公司里,OpenStack特别受欢迎。
由思杰主推的CloudStack已经在中国的银行、金融服务业获得了客户,被用于建设私有云。CloudStack比OpenStack更易用,但需要改善市场推广,需要进一步扩大其生态系统。
亚马逊AWS在云计算领域的历史最长,产品技术和性能都得到了证明,肯定会充分利用其在全球的客户基础和合作关系促进在华发展。但是要理解本地用户并建立一套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AWS任重而道远。
本土主要服务商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本土的市场领导者,如阿里云和新浪应用引擎(SAE),将面临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双重压力,大型商业客户尤其重视服务质量。微软是第一个宣布在中国提供99.95%服务等级协议(SLA)的公司。相比之下,阿里云最多只能达到99.5%。低价曾经是本地云服务商用以吸引价格敏感的中国客户的主要武器,但现在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在微软展示的一家软饮料行业领军企业的案例中,在条件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阿里云的总体拥有成本(TCO)约为50万元人民币,而使用Azure的话大约只需要15万元人民币。当然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但本土厂商的确应该考虑也做一下类似的测算,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新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即将成型。微软正在通过其完善的生态系统金字塔,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建立标准。在基础层,世纪互联将持续提供Azure运营业务。在中间层,文思海辉将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华胜天成将更多地聚焦于政府的智慧城市计划,例如武汉的智慧城市;云角信息的重点是电影、游戏、视频流服务。在顶层,云和软件提供河南省的区域性服务;光明网则将为媒体提供平台服务。
谁将赢得中国云计算大战,现在说来为时尚早。正如中国公元前300年左右的著名思想家孟子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