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互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微信凭借传播的快速、精准、即时等特点成为许多信息发布者的首选平台,而“微公益”也借助这股新力量从线下走到了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传递着爱心正能量,实现了公益爱心的平民化、常态化发展,使人人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苏州工业园区琼姬墩社区,“汤大姐”汤崇雁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她长期坚持帮助贫困学子,助力孤老残障。在她的感召下,周围朋友也纷纷加入献爱心的队伍。汤崇雁从一个人默默做慈善,到带动周围朋友一起献爱心,她在慈善之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她更是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发起了“微信公益”,助力爱心传递。
汤崇雁在微信上有一个群聊组,已有100名好友,其中大多是“妈妈”。她给这个组取名“苏州爱心妈妈团”。汤崇雁的先生是英国人,自己也打算让孩子到国外就读大学,因此对出国留学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一有好的信息,她也乐意与其他妈妈一起共享。“但信息一个个发太麻烦了,我就建了一个群聊组”,汤崇雁坦言她组建这个群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共享教育资源。
从2000年就与慈善结缘的汤崇雁一直都是一个人默默做慈善,帮助贫困学子、孤寡残障老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能帮到更多的人,汤崇雁尝试在微信朋友圈向朋友们发起救助倡议。第一次利用微信发倡议是为了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消息发出后的第三天,就得到朋友们的积极响应,筹得善款7万多,缓解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通过此次微信倡议,汤崇雁发现身边很多朋友是愿意献爱心的,只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资源。“我是否可以尝试为助人者与受助者搭建一座爱心桥梁呢?”汤崇雁寻思着,这样或许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也可以让这种“正能量”广为传递。
亲力亲为
“爱心圈”里爱无限
汤崇雁说,作为爱心桥梁,她并不只是一个传声筒,每一个求助信息她都会仔细确认,甚至亲自走访。今年1月份,在了解到山东章丘市下属村落近200多户孤寡残障老人们无人照料,生活贫苦甚至没有御寒衣物时,她在朋友圈发起了救助倡议。短短几日,便募集到201件羽绒服、100斤有机大米、600双棉袜、60斤沙琪玛及现金三万多元。
为了监督物资的到货,她和丈夫John亲自启程去章丘,与当地热心居民一起,把衣物发放到需要救助的老人手中。由于当地设施简陋,吃住条件都很差,John还因此得了胃肠炎,回苏州后住了一个星期医院。“那几天就像是从煤堆里出来的。”汤崇雁说几天走下来,满身尘土,却没地方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