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关村竞争力最强 园区升级进行时
发表时间:2014年4月1日 07: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胡欣欣

创造了中国GDP超过10%的产业园区发展到底如何?在转型中的未来又怎样?

近日,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暨中国100强产业园区排行榜”显示,东部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除了武汉东湖高新区以外,排名前十名的产业园区均位于东部沿海省市,而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以绝对优势位列榜首。

研究还发现,在现有国家级产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持续发展竞争力要高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2年,我国已经批准建立43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222家省级产业区。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开发区以占全国不到2%的开发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GDP总量的12.8%。跟此次位列100强的产业园区GDP总量约为71678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产业区GDP总量的78%。

而目前多数产业园区依然依靠实行以税收减免为核心的优惠政策,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浩表示,各地政策方面的效颦,使得政策优势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态势,并难以适应新的市场规则要求。

任浩建议,未来需推进产业园区法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产业园区合作以及园区内软环境建设。

区域差异明显

从“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百强榜”(下称“百强榜”)的区域书目分布来看,进入“百强榜”的园区中,东部58个,超过半数,中、西部分别为24个和18个。

同时,各区域产业园区的总分和均分也与区域书目比例的分布相当。总体来说,东部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优势高于中西部产业园区。

任浩解释称,目前各区域产业园区发展的整体现状与中国的经济现状相符,“东部地区有着首先改革开放的先天因素,因此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远远好于中西部”。任浩认为,未来各区域产业园区应加强协作,“在合作当中拉近距离”。

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江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可以在这一经济带中探索实施园区互动联盟,“从东部向西部引入品牌、管理,从西部向东部输入资源”。

目前国内产园区并不乏合作先例,上海的产业园区以“飞地”的形式参与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园区开发,江苏省内也有苏南苏北进行园区共建的模式。

“目前更为广泛的区域之间产业园区深度合作的障碍在于无法解决收益如何分配、产值如何计算,甚至名字怎么叫的问题。”一位产业园区研究者称,“背后都是地方利益。”

上述研究就建议,应探索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这一长期合作机制应包括承诺GDP、税收利益共享、承诺转移企业的管理营销部门留在发达地区,使其拥有“总部经济”优势以及当地园区服务业优先委托给发达地区等内容。

此外,除了政府推动,创新管理体制,使更加多元的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和建设也被多位学者认为是未来区域产业园区合作的基础。

转型压力:产业园区新使命

事实上,此前 “不顾一切娶媳妇”、“捡到篮子都是菜”,依靠土地资源招商引资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区发展。但是有来自产业园区的人士指出,在目前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产业园区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整个经济转型,园区也面临招商困难、厂房空置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现在产业园区的边界在不断模糊,产业园区到底是要‘做篱笆’还是‘拆围墙’?”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志宏说。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