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CFP图
“秦火火”案当庭微博直播,图为法院工作人员为微博直播提供技术支持。CFP图
供述“动车事故谣言”真相;向张海迪等人当庭道歉
据新华社电 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这是去年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依法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件。
当日庭审结束后,法庭未当庭宣判。
现场
“秦火火”被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
上午9时许,在庭审现场,“秦火火”被带入法庭。公诉机关出示了微博截图,新浪公司出示的查询证明、账号信息,被损名誉人的声明等证据。
公诉机关认为,“秦火火”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消息在网络上散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应当以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庭审中,秦志晖一系列违法行为被一一指出:为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非法牟取利益,其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 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捏造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
延伸
大V让“秦火火”更火
“秦火火”为何要制造这些谣言?谣言又是怎样被层层传播的?
检方指控,“秦火火”制造并传播的谣言达3000余条,其中不少谣言的转发量在数千条甚至上万条。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为何这些谣言没被淹没,反而插上翅膀“满天飞”?
“秦火火”在法庭上的陈述为谣言的传播作了注解。“感谢微博世界,让我和名人沟通交流,他们并不歧视我”,在“秦火火”的感谢中,提到了若干“大V”的名字,而在侦查阶段,他曾称与某些“大V”达成协议,互相帮转微博。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同样身陷囹圄的“大V”“环保董良杰”编造虚假信息、为自己的净水产品打开市场的“恐慌营销”过程中,也是靠薛蛮子等“大V”帮助转发微博、扩大人气影响。
“秦火火”曾对记者表示,造谣是为了“享受被追捧的滋味”,“尽快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就会有出版社找上门,为出书铺路,以后失业了也有钱挣”。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