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手机、平板、电视、可穿戴等联网设备越来越多,用户上网时间已经从单一的聚焦于PC变为被众多设备和场景瓜分。也就是说,未来的用户不存在是否上网的概念,而是24小时在不同的网络和终端之间游走。
何小鹏认为,手机未来是多屏的核心,“而浏览器是内容厂商解决跨屏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多屏的重要入口。”基于UC多年在手机浏览器上的积累,何小鹏认为这能为UC现在反向进军PC浏览器带来优势。
事实上,PC浏览器早就红海一片,微软的IE,360、猎豹、谷歌Chorme、Opera等为了在PC用户的桌面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就想尽了各种手段明争暗斗。新来者的推广难度更大。
何小鹏却提出,UC现在不会采取激进的营销手段来推自己的PC浏览器,甚至不会去利用阿里巴巴的渠道资源。“如果利用UC渠道、厂家的
跨屏体验的门槛
UC现在还敢杀入PC浏览器市场的信心来自于跨屏的趋势。不过,这并非UC首先想到的概念,包括腾讯在内的其他厂商也提出过手机PC打通的想法。
但是在何小鹏看来,真正的跨屏体验有门槛,不是谁都能做好。“有部分厂商完全没有能力做,另一部分厂商有这个能力,但是没有做好。”
具体说来,何小鹏认为过去一些厂商提出的跨屏、多屏体验还是停留在营销的层面。“首先在架构上是两个团队在做,另一方面跨平台内容做得非常浅,只做一些同步的东西。实际上跨平台可做的内容非常多。”
另外何小鹏还表示,一些公司的PC浏览器,从架构内核来看,将来根本无法支持云端和跨平台。比如如果仅仅是基于内置IE浏览器换个壳修改的厂商,“它上面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少,只能做部分很浅的功能。”
当然,UC自身也承认,浏览器的跨屏体验目前来看离用户还比较远。目前二三线城市,乃至一线城市的用户,还没有一个特别强烈的高频率需求。
总体来看,跨屏体验有三种典型的场景:第一是从A屏幕切换到B屏幕,要保持内容的连续,这是最典型的场景。第二是使用A屏幕时同时使用B屏幕,二者没有关联,比如看视频的时候同时聊天。第三是有关联的两个屏幕,比如看视频的时候,去查看与视频内容有关的服装商品等。
何小鹏认为,通过UC的国际化经验可以看到这三种跨屏需求是未来,“但是这个未来在中国达到什么节奏,我们一直都会打问号。”所以,UC从今年才正式开始摸索。
基于跨屏场景的判断,UC也提出浏览器的布局不能只在手机和PC上,因为这个跨屏是有限度的,所以必须要做电视,甚至将来还有其他更多设备,比如Google Glass、Tesla汽车等。
无论多少设备,核心在于,如何用手机去控制其他屏幕和跨越其他屏幕。何小鹏强调说,反过来就非常困难,比如用PC浏览器去控制手机。
不过,总体而言,对于未来PC浏览器的收入增长,何小鹏非常乐观,“未来几个月,我很有信心UC的活跃用户量增长会很快。” 但是,对于电视浏览器市场,何小鹏表示暂时不考虑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