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咨询、健康管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运营服务和商业模式问题。
“事实上,我们看到现在已经进入到精准化、个性化医疗的时代。过去看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老中医凭经验下处方。现在的医院做检查,实际上也是对数据的采集,经过对数据的分析,然后对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卢朝霞说,“现在由于对个体的数据可以更加系统化地采集,已经进入到依靠大数据挖掘、精准、个性化医疗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给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合带来了新机遇。”
作为一直从事医疗软件开发的东软公司,给自己定的新目标是成为健康管理领域的阿里巴巴。“东软会在新技术下成立健康管理和服务公司,这个公司就是要通过云平台+终端,提供O2O(线上线下)的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是基于健康档案的,里面还有病疗知识库、社交、媒体、APP应用等等。”卢朝霞说,“当然这个云平台里最重要的是管理模式、实现与用户交互的健康干预与管理计划。在端上,我们已经有智能腕表,实际上2009年东软专门从事医疗的熙康公司就推出了智能腕表,它可以通过蓝牙把个人的数据采集放到云平台上。”
智能腕表既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也是像东软这样的希望做大健康管理和服务业务的企业最想争取到的用户入口。而目前推智能腕表的企业,常常要配置数据后台作服务支撑。“一个用户选用了哪个公司的可穿戴设备,就意味着这个用户的身体数据是属于他和这个公司的,所以我们也会积极地发展像智能腕带这样的终端用户。”卢朝霞说,“目前我们是软件定义硬件的产品,腕带里可以装不同用途的软件,有的是运动管理软件,有的是糖尿病管理软件,还有的是睡眠检测仪。”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像东软一样看好健康管理领域,但移动互联网仅只一个手段,而医疗咨询、健康管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运营服务和商业模式问题。许多人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移动医疗会发展巨大变化,而谁能够成为那个带动行业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公司呢?我们拭目以待。
专家观点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王才有
移动医疗无处不在
移动医疗有一些技术上的特征,像移动互联、移动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智能终端、信息采集,还有采集器的路由功能、信息获取等。而移动医疗在医疗市场上的特征是它无处不在、无缝连接、贴近使用、智能支撑。
我们应该做什么?一方面应该实现对传统医疗的支撑,包括移动医疗支付、移动临床服务支持,以及人体体征的监测和智能提醒。例如,移动心脏特征的监护系统,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它由监测中心为会员提供监测服务,监测信息传到分析中心,实时发现问题进行提醒。另一方面,实现从移动医疗到移动健康的支撑,能够感知自己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降低患病要概率。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资源处副处长郭顺义
移动医疗重构产业价值链
移动医疗的发展将催生和带动更多新的细分行业。一是很多数据需要专业公司或者软件平台医生给出建议,这会成为非常大的产业。二是健康管理产业,人体数据产生后,会出现很多公司来管理,用户通过移动医疗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移动医疗会重构医疗产业价值链,价值环节将发生转移。传统医疗产业链上,医院处于绝对制高点。而移动医疗之后,很多医疗服务机构、中间厂商、软件厂商,包括服务商进入这个领域,一部分数据会从医院转移到相关的医疗产业上,整个价值链会发生变化。转移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但它确实体现出了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的本质。如果移动医疗发展得好,可能会对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产生倒逼效应。移动医疗像移动互联网其他业务一样,会围绕着环境、患者、终端产生入口之争。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
移动医疗要注重安全性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为居民建立连续的、完整的、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提供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是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实现的。通过移动医疗,可以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