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连接物体与物体并实现物体间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应运而生。物联网是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采集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物物、物人相连,协同工作,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目前,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46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几乎无处不在(包括发达地区的高铁和飞机里,甚至沙漠边缘地带以至人烟罕至的深海区域也有通信卫星实现覆盖),在中国,移动网络覆盖已经达到了99.7%,假如人手一部手机,这将会有60亿个连接端。如果同时将所有机器、装置都接入到物联网,将会有数千亿个连接端,这其中包括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SIM卡、GPS、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种芯片和设备。在功能应用层面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也将会产生大量的衍生功能,带来新的应用,协同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和无碍沟通。可以说,赋予物体智能的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在第二次信息产业浪潮中,我国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追赶阶段,我们自主研发并成功运营具有战略意义的TDSCDMA移动通信3G技术,2012年1月我国主导的TD-LTEAdvanced成功被国际电联纳入4G标准技术。这是在电信行业促进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从通信大国走向通信强国的重要机遇。实现信息产业整体上达到国际水平一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只有充分利用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TDLTE通信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融合,抢占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战略高地,引领和制定国际物联网行业标准,争取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实现我国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地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要解决好物联网与TD-LTE的融合与创新工作。
1物联网与TD-LTE的融合与创新工作建议
1.1政策保障
通过政府支持,在准入机制、价格定位上给予优惠政策,应用试点行业进行示范项目建设,鼓励民族产业的科研和生产投入,营造宽松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在重要项目的初期投入上给予财政支撑,适当时候要通过政府行为解决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重点行业启动技术升级要有政府的主导和推广。比如,国内的通信企业在RFID技术和TD通信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相关的应用比如智能车联网、无线电力抄表、智能矿山等行业应用,在市场推广的初期可以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引导和扶持,助力民族产业走出产品推广初期的启动困境,形成示范效应,推动行业应用的顺利启动和规模实施。
1.2标准制定
制定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接口、通信协议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化。成立物联网与TD-LTE技术的标准工作协调小组或标准工作联合小组,注重在具有战略意义的TD-SCDMA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物联网标准的整体规划和安排,掌握了标准就是掌握了未来物联网技术的话语权。制定重点行业应用标准:面向工业、环保、交通、医疗、农业、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需求,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载体,总结成功模式和成熟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应用标准,并力争将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1.3资源保障
目前,资源保障任务亟待解决的主要是无线电频率资源,无线电设备在物联网中的主要任务是传输各个节点处理后的信息。所使用的设备涉及不同的无线电业务领域,如RFID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手机及其他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等。国家为满足相关业务的需要,已对这些业务的频率使用范围及技术要求进行了划分和规范。例如,为了确保RFID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国家划分800MHz/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具体使用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另外,国家规定2.42.4835GHz、5.7255.850GHz频段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自动识别等无线电台的共用频段,是典型的物联网运用频率。但是,由于这个频段是开放频段,存在相互影响问题,因此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不被看好。物联网所涉及的无线电设备有些属于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我国近几年下发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工作频率的通知》(信无函2007205号)等一系列文件,对相关的业务进行了规范。与物联网相关的无线电产品的研发,可以从相关业务文件中获得频率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