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车应用Uber在其国内市场已经尝到了初创企业的巨大成功,而且也获得了大量融资。在这些利好局面下,Uber如今已开始大举进军亚洲市场。不过,在亚洲市场,Uber的命运就不如在美国市场了。Uber不仅未来像在美国那样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相反,却面临着诸多使用与其类似技术的对手所形成的巨大竞争压力。
事实上,Uber四年前开创的理念在该公司有机会进军其它市场之前,就已经改造了这些市场。恰恰是海外市场土生土长的打车应用与Uber应用在亚洲市场上争夺当地的市场统治地位而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据称,在中国市场,本土生长的“快的打车”应用每天交易量超过600万次;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Taxi(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五个东南亚国家,此应用近期又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的融资。除此之外,印度市场也已经有了两款打车应用公司,即Meru Cabs和Ola Cabs。
打车应用在亚洲市场的扩散意味着Uber必须认清其自己与亚洲市场本土化的打车应用和其它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Easy Taxi和Lyft)之间的差异。去年,Uber已经从以谷歌风投为主的投资人手中获得了2.58亿美元的融资。不过,就在今年4月份,Lyft也刚刚获得了2.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内。
据负责Uber亚洲市场拓展业务的负责人萨姆·格尔曼(Sam Gellman)称:“在亚洲市场上,我们必须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打造我们的品牌。”为了与亚洲当地类似对手展开竞争,Uber声称将采取两步走战略。首先,Uber将与当地的竞争对手展开合作;其次,瞄准亚洲市场上那些希望安装一款能够在全球多座城市使用的打车应用的旅行者。事实上,Uber去年就已经开始在亚洲和大洋洲的18座城市运营业务,其中包括上海、首尔、曼谷、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它五座印度城市。
中国市场的“快的打车”声称,此款应用每天的使用量高达620万次,每个月通过广告获得的营收约为1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60万美元)。在上海,一些用户声称,打车应用更具效率,比在大街上打车方便得多,不过却有很多用户从没听说过Uber。
不过,Uber看到巨大潜力的一个市场就是来自印度。去年,Uber已经在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钦奈和海德拉巴德等印度的五座城市推出了应用,这一数量大大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Uber印度业务负责人贾姆布·巴拉尼阿潘(Jambu Palaniappan)声称,印度市场是他看到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不过,Uber却拒绝透露印度市场相关的运营数据。
印度打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的打车需求量较大,例如,在孟买市场,具有特色的黑、黄色出租车只有4.2万辆,远远落后于一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城市的需求量。
不过,Uber在印度市场当然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一些竞争对手都有自己的车辆,因而他们并不担心与Uber展开竞争,而且这些对手也比Uber更了解印度用户的需求。另外,印度一些竞争对手在收费时往往收到现金,而Uber只接受信用卡支付,但使用信用卡的用户只是一小部分人,毫无疑问,这也给Uber带来了竞争压力。
另外,一些地区的竞争对手通过价格战也给Uber带来了巨大压力,例如,GrabTaxi公司的收费只有Uber的一半。
然而,在压力之下,Uber并没有被吓倒。巴拉尼阿潘称:“一旦你成功了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克隆版和山寨版出现。事实上,客户能够选择的方案越多,效果会越好。这会强制我们推出更好的服务和更加关联的服务。”(悦潼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