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但近两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目前,从循环经济角度,钢铁工业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能源和环境约束增强。重点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较低。烧结脱硫尚未普及,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
2、品种质量亟待升级。我国钢材产品实物质量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只有约30%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量大面广的热轧螺纹钢筋等品种升级换代缓慢,规范和标准不能适应减量化用钢的要求。产品质量不稳定,下游行业尚不能高效科学使用钢材。少数关键品种钢材仍依赖进口,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高性能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点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专家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自主创新成果不多。轧钢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和部分关键装备仍然主要依靠引进,非高炉炼铁、近终形连铸轧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园区循环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循环化改造是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产业成链、企业成群、物质循环”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措施,将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园区的一种路径。依据赛迪顾问的项目经验,在对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时,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推动余热余压、固体废物和废水资源化利用。应用焦炉、高炉、转炉副产煤气回收利用和烧结、炼铁和炼钢等工序的余热余压发电,开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将转炉渣、含铁尘泥、氧化铁皮回炉烧结,利用高炉渣、转炉渣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利用焦油、焦炉煤气、粗苯等焦化副产品生产化工产品;建立企业内部水循环系统,对废水进行分质串级循环利用。
2、鼓励钢铁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对于有条件的园区,鼓励钢铁企业利用余热资源为生活建筑供暖供热,利用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补充新水。引导钢铁企业建立废钢回收体系,减少对一次矿产资源的依赖。
3、构建钢铁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园区内的重点项目,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钢铁关联衍生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并尽快竣工投产,完成技改项目、干熄焦装置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力争在烧结(球团)烟气脱硫副产物、钢渣等冶金固废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产业化等取得突破,形成较完备的焦化、冶炼—副产煤气、余热余压—发电,冶炼—废渣—建材,冶炼—含铁尘泥—烧结,炼焦—焦油、煤气—化工产品,冶炼—钢铁产品—废钢铁—电炉炼钢等产业链。
图 1 钢铁工业循环化改造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