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近年来,我国铜冶炼及加工产业发展较快,技术装备、品种质量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持续增长。近五年来,我国精炼铜生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2%。2012年,我国精炼铜产量582.35万吨,同比增长12.06%,其中,矿产精炼铜产量393.88万吨,同比增长16.34%;铜精矿含铜产量160.23万吨,同比增长26.44%;铜材产量1153.96万吨,同比增长10.78%。
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国内自主开发的底吹炼铜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铜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冶炼产能占95%,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3、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铜产品的多个品牌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精密铜管箔、电子铜箔等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
在铜冶炼及加工产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铜原料自给率偏低制约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废杂铜回收、拆解体系刚刚建立,以废杂铜为原料的企业开工率不高,并且缺乏处理低品位杂铜的先进工艺装备,原料适应能力较差。
2、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我国铜加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高端深加工、应用产品比例仍然偏小,铜加工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大部分铜加工企业以铜杆、板材和异型材为主产品,普通铜加工材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关联度不高,尤其是下游终端铜消费企业聚集度不够。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冶炼生产累积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近年来开始逐渐显露,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铅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4、节能减排任务繁重。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废金属回收再利用率低。此外,到2010年底,国内尚有部分落后冶炼产能没有淘汰。
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园区循环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循环化改造是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产业成链、企业成群、物质循环”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措施,将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园区的一种路径。在赛迪顾问执行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过程中,有家园区以铜冶炼及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赛迪顾问对其循环化改造的做法如下:
1、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铜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以新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积极开发铜冶炼及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重点发展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围绕阴极铜深加工,引进高精度铜管、带、箔、杆线、丝、阀门等深加工项目,满足市场需求。
2、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向延伸,通过与园区内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电线电缆拆解企业开展合作,增加原料来源;二是后向延伸,依托行业内龙头企业,上马符合铜加工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加工项目,加强阴极铜深加工,实现产品多元化;三是横向耦合,构建废物链,提高副产品、废物的利用效率。围绕铜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渣、废水、余热以及阳极泥等多种副产品及废物,采用先进的热管技术对精炼炉高温烟气进行热量回收,从烟尘中回收有价金属及氧化物,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产浓硫酸,构建“烟气—余热、有价金属及氧化物、硫酸”产业链。
图 1 铜冶炼及加工产业循环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