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成本、技术、消费基础等因素的制约下,被业界炒得火热的智能家居概念却在消费市场碰上了寒流。
智能家居市场遇冷
继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之后,智能家居吸引了众多厂商的进入。国内诸如长虹、海信、T C L、康佳、创维等家电厂商的产品开始紧跟智能家居热点,而海尔更是推出了成套的智能家庭系统。
一直以“互联网思维”标榜的IT企业也把自己打扮成智能家居的主导者。4月13日,奇虎360与奥克斯正式启动在智能空调上的合作。奇虎360副总裁沈海寅透露,360想通过路由器,切入家庭互联网。“我们想把路由器的接口开放出来,与家电企业合作。”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和小米已经在智能家居上有所动作。
不过,与整个产业的一片火热相比,消费市场却对智能家居并不太感冒。记者近几日走访了苏宁、国美和大中在北京的几家旗舰店发现,除智能电视外,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等一些冠以“智能”名号的产品都是问的多买的少。
在大中中塔店,一位为儿子准备婚房的曹先生购买了一台智能电视,但无论售货员怎么“宣传”,他对那些智能冰箱、智能空调产品总是无动于衷。在和记者攀谈过程中,曹先生说,这些产品大多华而不实,价钱却比普通家电贵了不少,“这些功能现在用不着,不急着买,再说技术也不成熟。”
而在玉泉营建材市场,由于恰逢周末,市场里人来人往颇为热闹,但对记者“是否了解智能家居”的问题,回答“不太了解”的人竟然占了绝大多数。
据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智能家居就作为高科技应用前沿的产品在市场上诞生。经过多年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家居概念如今被炒得火热,但消费者还是看热闹的多,鲜有买单者。
对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连生认为,智能家居发展的瓶颈不在于技术,而在市场。在一些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如何让供应与需求相互快速的适应,“这才是新问题。”
几大瓶颈亟待突破
对于市场低迷的原因,业界人士认为,智能家居产业还存在一些瓶颈尚需突破。
首先,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今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多数都是各家自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物联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春晖表示,智能家居产品要普及必须解决标准问题。因为行业标准不统一,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各自发展,造成各自产品不具兼容性,这让很多用户抓狂。
其次,消费者体验也是推进智能家居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智能家居,本身就是想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更便捷、更从容的生活。然而有不少用户抱怨,产品虽然看起来像是高科技,但实用性较差,操作复杂,功能不切合需求,交互设计缺乏人性化。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专家祝敬国分析认为,用户在大多数智能家居中体验不到智能化高科技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有些智能系统反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结果不少用户就把那些所谓的智能化停用,让产品最终沦为不合理又碍眼的“高科技摆设”。
第三,智能家居产品成本与价格不亲民。这里成本指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格成本,还有用户使用后产生的成本。许多从业人士表示,智能家居销售后期需要长期维护,而这部分费用很高,很多厂家不能担负。同时,记者在市场调研时发现,一整套的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下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样的价位也让普通消费者不能接受。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用户对之缺乏安全信任感。对于想尝鲜的消费者来说,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性是他们购入产品的前提。当你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来控制家居产品时,万一控制程序出现B ug或者发生意想不到的因素时怎么办?另外,将家电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生成的数据会被储存到服务器上,黑客也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入侵,看起来智能化了,实则带来了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