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网站在当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务,印象比较深的是工作中经常在外面听到有人将域名的“域(Yu)”字读“或”。
就在这个公司,笔者申请了一个六位数的QQ号码,没想到腾讯如今做起来了,这号码也变得珍贵起来,看到有人对如此短的号充满羡慕的表情,虚荣心瞬间得到满足,呵呵。不过就是这号,其间被人“偷”了四五次,好在最后都“拿”了回来。
而笔者还遇到一位更牛的朋友,其用的是五位数的号,看来更值钱,上网历史更悠久。
在这家公司,我当时做的是销售,有专门的同事负责设计。在此公司的学习,让我对互联网了解的更深一步。那时开始流行建个人网站,而我也是边工作边学习,当时经常跑珠海图书馆借书看,也就在那时初步了解了Html语言,Dreamweaver、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
印象中,当时好像做个人网站比较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carboy,一个是高春辉,其中carboy给网友编的做建网站教程比较流行,我也曾学习过。
就是在这家网络公司我也第一次建了一个自己的个人网站,好象流行挂在哪家大门户网站上,当年好多网站都提供个人主页服务,而笔者以为这其实也就是现在博客、专栏甚至自媒体最早的起源。
而在这家公司另一个最深的印象是学会了五笔打字。此前一年,我写过一本长篇小说,有20字左右,当时没有电脑,全是手写的,厚厚一叠,修改、携带都不方便,当时就考虑能不能就借用公司的电脑将小说弄到上,也为自己的个人网站提供一些素材。
但20万字如何输入进去?这是一个问题,找别人打字吧,当时的经济情况是舍不得。于是下决心自己录入电脑,而录入听说同事说拼音打字慢,得五笔,于是找了张带键盘图片的王码五笔口诀。
“王旁青头戋(兼)五一 ,土士二干十寸雨....。。”每天上下班途中、公交车上、反复背,真如念经一般。而在单位中午休息或是晚上下班时就在WORD中输入,就这样一边背,一边练,20字的小说让我输入电脑,而五笔字型也学会了。
现在技不如前,则是五笔、拼音混打,想想当年,真是年轻,现在真是下不了这个狠心了。
亲历网络泡沫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此时中国互联网热度逐渐升温,而与珠海相望的深圳互联网热度显然更高。
澳门回归后,我感觉在珠海也待的也没啥发展了,看到深圳互联网如此热闹,我琢磨能不能在去深圳闯一闯。
记得当时给自己设计的定位是“网络编辑”,当时感觉这工作不错!又能天天上网,又能满足自己的文字热情。
年轻无牵挂,所以行动迅速,于是2000初我拎包就冲向了深圳。
那时的互联网真是热闹,现在回看说是泡沫真不为过。深圳找工作的主要地点是罗湖区宝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大市场。
深圳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许多年轻人寻梦的乐园,不知现在如何,记得自己在深圳几年到人才大市场找工作时经常可以看到汹涌的年轻人潮,每个人夹着个塑料袋,装上几叠简历寻梦。
笔者其实一直喜欢这种感觉,在深圳也一直没有什么失业的感觉,没工作了无所谓,就当休息,想工作了揣着几份简历就去人才大市场了,反正谁也认识谁,都是凭本事吃饭,行则从之,不行另选。用一个词来形容:自由洒脱!不知现在的求职者在那是啥感觉?
希望北京也能弄个这大市场,这其实挺好,求职与招聘,大家都目标明确,知道去哪。当然可能现在流行网络招聘,但这好象与那么大规模的现场招聘感觉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