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触网”20年中国为何难出“乔布斯”
发表时间:2014年4月23日 07: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刘佳

在BAT成功地拿下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TOP 10中的三席之后,从市值上来看,中国互联网不缺大企业。但我们缺伟大的企业。

大和伟大,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比如眼下,谷歌和Facebook两大科技龙头巨头的争夺已经从网上飞到了“天上”的无人驾驶飞机,甚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互联网热气球、太空电梯这些未来技术“逐梦”;而大洋彼岸和它们“对标”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正在“三国杀”抢入口、忙收购。

“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眼光要比国内BAT长远。”IT评论人士洪波对记者评价, “他们通常会提前对未来技术进行大量储备,待时机一到便可攻占领地。”

而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国外互联网巨头对未来各有志向,竞争较为差异化。相比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同质化竞争严峻,大家都在盯着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公司,火药味很浓。”

“这主要跟国内的环境有关,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并不鼓励创新,导致巨头们拼命收购以巩固自己的市场,而非站在创新的角度。”张毅说。

曾经,中国互联网的成长路径就是C2C(Copy to China):最早时,雅虎红了,有了中国的几大门户;Youtube一举成名,优酷、土豆、酷6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Groupon来了,中国的团购市场很快掀起千团大战;Twitter火了,各家微博借着东风搭台唱戏,微博讲着“中国twitter”的故事上市;而人人上市,更是连套了中国的“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的多个模式。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互联网不是光靠抄袭能赢得发展,各家都在努力走出自己的特色。但可惜的是,尽管拥有20年互联网历史的中国已是互联网大国,但中国互联网至今尚未出现一家像苹果、Google一样的全球领袖企业。

早在2011年时,浙江省的某市发布一个重大的人才培养工程,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周期投入培养经费5000万元,邀请两院院士来做导师,培养1400名“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消息一出,“复制1400个中国乔布斯”成了笑话。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难道就没有在智商、个性、创新力方面抵得上乔布斯的年轻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发出疑问。他觉得,如果按比例来看,绝对有。“他们就像种子一样,但可惜落到了一个不宽容的文化土壤上。宽容是创新之水,如果没有宽容之水浇灌,那这土壤就很难支持创新,再好的种子落到这个土壤上,也长不出乔布斯来。”

“一个人做一个新东西出来,刚起步,大家都不理解,好点的话叫他狂人,不好的话会骂他是疯子,是骗子。他一旦把原来大家骂的一件事做成了,把企业做得成百亿上千亿了,于是到处有人给他树碑立传,把他捧成了神。”周鸿祎说。

而UC优视董事长俞永福则用一句话概括了国内创新的氛围:“在国内创新往往被质疑,而不是被赞美。”他认为,乔布斯如果在中国,很难有今天的成就,因为“他会是一个受到很多质疑的人”。

“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十年成就了很多很好的创新和有价值的企业,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比如卓越改变了购书的方式,京东改变了购买电子商务的模式,凡客改变了买衣服的模式,小米创造了互联网手机的模式,而UC创造并完善了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但是在中国的环境里,对于这些创新,质疑的声音很大,而宽容的声音缺失。”俞永福说。

与此同时,俞永福评价,与硅谷的创业者相比,我们太看重财富和名声,却普遍缺少“改变世界”的理想。

在他看来,一直以来,互联网在中国都被视为稀有的“阳光产业”,这里完全市场化,用户至上,产品创新决定一切。但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巨头出现,互联网上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围墙,“地主”心态导致帝国林立,同时恶意竞争也愈演愈烈,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污染。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