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后,今年4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一款“逆天”套餐,再次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这款68港币/月的套餐,包含1600分钟本地通话时长、10000条本地网内短信,以及无限量本地上网流量。在媒体对比了中国移动香港地区的“逆天套餐”,与中国移动国内的套餐,并展示了在香港地区用不完的流量可以被交易之后,内地用户骂声不绝于耳。
“眼球经济”造就了逆天结论
在现在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让广大读者愿意看,并且能够形成共鸣,成为某些新闻的诉求。首先,这就要求文章的标题要能够吸引眼球;其次,内容要能顺着读者长期的惯性思维。具体到逆天套餐这样的选题,一是吸引眼球;二是反映了读者对垄断收费及国内外双重定价的不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从套餐本身看。68港币是一个短期促销手段,而不是长期套餐,并且用户至少要使用满1年,若不足一年,按128港币/月的价格从信用卡中扣除差额部分,香港政府收取的12港币/月的行政费还是要支付的;短信是网内短信,跨网则是0.5港币,而中国移动在香港是弱势运营商,1成的份额决定了很多短信必须跨网;网速被控制在384kbit/s,这仅仅是比2G略高一些的网速,而3G网速则是42Mbit/s。
其次,从竞争来看。香港当地的移动通信市场比大陆竞争激烈,各个运营商均有较低资费的套餐,相比较而言,中国移动的这款68港币/月的套餐,也就没有太多逆天的感觉了。毕竟,电信运营商也是市场化公司,如何定价由市场说了算。
第三,从成本来看。香港是一个只有1104平方公里的城市,人口密度很高。在这样的城市建网,不需要太多的基站,并且每个基站都能够高效运营,由此摊在每个用户头上的成本就很低。而大陆地区则不然,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尽量实现网络覆盖,基站数量很多,同时由于地区差异,一些基站富余能力较多,甚至几乎很少被使用(但出于普遍服务的考虑,也是需要建设的),这就导致了每个用户的运营成本比香港要高。
第四,从用户使用来看。由于运营商多,因此跨网联系多;由于城市的国际化,漫游机会多,这就决定了单纯套餐内的内容,实际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惜,以上这些媒体并未对读者展示。相反,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只针对4G网络的流量交易平台,被媒体有意无意间误导用户认为3G流量也可以交易,甚至那款无限流量的套餐中的无限流量,也可以被转卖。可如果真要这样,靠卖流量也能发家致富了。
从“逆天套餐”看流量经营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推出的这款套餐中,尽管流量是无限使用的,但网速被限制在384kbit/s,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PCC的应用。在国外运营商中,通过PCC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十分普遍。这实际上是给国内运营商们一个启示,未来的流量经营一定会是差异化的流量经营。
首先是网速的差异化。目前国内尚无差异化网速服务的实际案例(由于终端不支持,不包括在内),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网络现状决定的。即用户多花钱买了高网速的服务,但网速还可能较慢。但预计在4G网络下,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差异化网速的套餐将会出现,但是预计各套餐的套内流量与网速的比值将基本相同,而低网速的无限流量套餐也有可能会在国内出现,并且当用户遇到急事的时候,用户也可以临时性申请提速。事实上,迅雷下载等依靠贩卖速度的互联网应用,在过去时间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其次是付费的差异化。用户对流量的使用习惯被培养起来了,同时用户对使用流量的恐惧也被随之而生。对于相当数量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而言,阻碍其盈利的方式是用户不访问、少访问。但只要用户能够更多访问,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盈利,包括让用户付使用费、收广告费、拿用户的数据卖钱等。
因此,这些互联网企业愿意掏钱请用户使用的方式是定向流量包。在未来,或许有更多方式出现,例如用户每天登陆一下,就可以赠送一些流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