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开通需要对汇聚节点进行较多的配置,IP/MPLS技术配置复杂,传统路由器设备的命令行配置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节点的配置和调整,且配置参数较多,业务配置复杂,业务故障的情况下定位困难,造成业务开通复杂度及维护成本骤增。
随着技术和业务应用的发展,新的增值业务和应用程序不断出现,IP RAN网络如何更好地适应业务网络的发展和要求,快速响应业务的建立及对业务进行动态维护也是IP RAN网络当前遇到的问题之一。
IP RAN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共同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下一代IP RAN网络新技术。从目前看,演进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有两个:DCN自通技术和基于SDN的IP RAN网络虚拟化技术。
对于海量基站的部署,现场调试、现场配置业务非常耗时间,工作量巨大。当业务调整频繁或者急需要网络扩用以应对业务扩张时,现场业务部署效率低下。
DCN自通方案就是要解决现场配置、现场调测的难题。使用DCN自通方案后,接入层设备上电后能够自动打通到网管系统的管理通道,进而可以从网管系统上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和业务配置操作,具体原理部署如图1所示。

DCN自通方案要求免去配置A-A和A-B设备间接口的IP地址,使用无编号以太网接口(即该接口没有IP地址,通信时只能借用其他接口的IP地址)。A-A/A-B设备接口上电后首次通信时,借用设备本身自动生成的loopback环回地址(即图1中的Lo-xx,一般采用Loopback1023),并且在运行OSPF协议的点到点网络基础上,进行路由信息LSA的扩散,A/B设备自动学习这些扩散的路由,形成路由表,进而实现DCN通道自通。
DCN自通环回口Lo-xx的IP地址支持自动分配和人工指定(用于后端地址重新规划)两种方式。
DCN自通方案要求A/B设备出厂时固化一些信息,包括:Lo-xx接口、Lo-xx地址生成规则、DCN Vrf、DCN专用的OSPF进程、用于转发该OSPF扩散的LSA的子接口VLAN。
DCN自通方案在设备上电后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整个接入环中所有设备路由都更新完毕,且在网管系统上形成了更新过的A-B拓扑,不需要人工现场配置,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安装、调测的效率。
引入SDN之后,IP RAN组网控制面与转发面分离,接入设备A与汇聚设备B集成控制代理模块,用于转发面与控制面的协议交互;B设备保留原有的路由协议等功能,用于实现和城域网内设备进行L2/L3 VPN互通。基于SDN的IP RAN网络虚拟化组网模式如图2所示。

转发面:考虑到现网已大规模部署,为了兼容现有网络硬件条件,初期网络层网元级的互联互通及数据流转发需兼容IP/MPLS协议集(MPLS-TP为其子集)。后期,待openflow流表芯片发展成熟,逐步向openflow流表转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