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生鲜电商 只有“大咖”玩得起?
发表时间:2014年4月28日 18:09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还记得一年前,当各大“互联网大咖”开始角逐生鲜领域时,有人曾泼了一盆冷水:“生鲜做电子商务,是个伪命题。”

但不管怎样,IT业的大咖们开辟的生鲜领域,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一年来,除天猫生鲜外,亚马逊、一号店等都加入了生鲜电子商务行列——

去年6月,亚马逊进入在线生鲜领域,同时在中国开设了海鲜电商平台“鲜码头”;



柳传志的猕猴桃、蓝莓以及褚时健的橙子也都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完成了对生鲜产品销售模式的全新解构。

除了上面这些大咖,本来生活、园田居、甫田网等小众的生鲜平台也似乎都在一夜之间崛起。



线上生鲜创造销售神话

天猫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阿拉斯加海鲜在天猫发售,单次销量破50吨,相当于全国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两个月的销量。而今年3月17日至23日,爱尔兰帝王蟹5天销售了5吨,相当于上海一家高端超市5年的交易量。

2009年在上海成立的一家名为“甫田网”的生鲜电商平台,去年实现了4000万年销售额。

“本来生活网”于2012年成立,如今其生鲜冷链配送已经直达全国22个城市。

惊人的数据告诉人们,线上生鲜确实能完成线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这一市场正在迅速被各大电商抢占。不过,这并不代表生鲜领域的难度系数被攻破。

货源把控成最大卖点

要想卖“新鲜”,蔬菜只能当天采摘,不能隔夜;冻肉的肉质,储存过久会松;鲜肉在夏天又容易腐烂;活鱼,在顾客来买之前不能养死……



这些曾被称为互联网生鲜最大的障碍,现在是否解决了呢?当然没有,但冷链配送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只不过这需要付出比菜市场高得多的成本。

没关系,电商们可以把控货源,把这些成本平摊入货品售价本身。纵观各大生鲜平台,货源是取得销售业绩最大的卖点,而电商们瞄准的都是高端路线。

同样是橙子,一斤售价不过3至5元,“褚橙”却卖到12.8元;同样是猕猴桃和苹果,3公斤的“柳桃”价格达168元,3公斤“潘苹果”价格达88元,远超同类产品。 菜市场里25元一斤的排骨,甫田网上可以卖120元一斤,因为人家卖的是黑毛猪。“丁家猪”也被传言单价将卖到百元以上。

“一开始,我们只卖三种产品,草莓、芝麻菜和牛奶,客户基本以外籍人士为主。”甫田网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如今做成了一个配送至全国,产品线多达上千种的生鲜平台,并推出同城当日送达的服务。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线以高端为主,目标群瞄准外籍人士和白领。

此外,生鲜电商能把货源来龙去脉说得万分清楚。众所周知,“潘苹果”来自甘肃天水、“丁家猪”来自浙江安吉,而本来生活网更是把探寻美食原产地作为最大的卖点。

配送密度是盈亏生死线

“电子商务的门槛不高,但生鲜电商并不是人人能做。”杭州一家保健品电商企业的负责人郑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生鲜市场的空间早已被业内看好,只是难度也最大。去年他所在的公司也想介入,但一算前期物流成本,只好作罢。

“2元一斤的青菜,我的物流成本或许是其10倍,加上青菜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与损耗成本,至少得卖25元一斤,你是选择去附近菜场买2元一斤的青菜还是去互联网下单25元一斤,或许还没菜场新鲜的青菜呢?”郑先生说。

这个行业难度有多大?拿亚马逊来说,经过长达五年的布局,去年6月亚马逊生鲜配送才进入除西雅图之外的第二个区域洛杉矶。

但在配送食品生鲜时,亚马逊同时还可配送书籍或电子产品来分摊成本。按亚马逊高管的意思来说,配送密度才是生鲜电商的生存基础。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