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姜先生,是不是呢,您写的是98年吗?
姜奇平:不是,97年。
主持人:姜先生,您的97年是有什么故事呢?
姜奇平:97年是周刊创刊,当时有人找到我,说创办互联网周刊,我感觉那个时候是互联网真正从少数人的互联网、精英的互联网和科学家的互联网走向大众的时候,其实我刚才也想写98年了,其实在那个阶段中国的互联网几个主要的企业都在那一年成立,信息革命报告会也是在那一年举办,所以我感觉那一年似乎是一个爆发点,包括数字论坛,也是在那个前后,实际上是97年就开始孕育,所以说98年可以。
段永朝:奇平,可以介绍一下互联网周刊的历任主编,很多人在场。
姜奇平:主编一直是我,总编辑换了很多很多,包括胡延平在内,包括有很多历任的总编辑,我也向他们表示致敬。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在过去的20年当中你因为互联网认识了一个人是谁,请快速把他的名字写在题板上。
高新民同志,你写的是?
高新民:张树新,刚才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我写了95年,我当时在国家信息中心工作,担任主任,当时我们就作为第一届中国经济信息网,当时95年12月份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通的,94年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原来我们做联机服务,转向做互联网,但是当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我记得差不多那个时候,我们做这个的时候,其实我因为互联网认识了很多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张树新,因为他当时银海威在央视旁边的楼,所以很近,当时他也找过我交流一些。当然还有很多人,包括邮电部数据局局长刘英杰,因为我需要数据线,我就找到他,我说我算你第一大客户给我点优惠,他说可以,我给你最大优惠,打包。
主持人:彭兰同学。
彭兰:写的是现在坐我身边的是姜奇平老师,虽然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坐在一起,他提到互联网周刊当时对我的影响。
主持人:互联网的特点就是这样,网友见面。
彭兰:其实有时候并不需要在现实空间中近距离的交流,但是可能神交已久,我一直在大学当老师,学科背景是第一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后来学新闻,我一直很困惑,我的专业怎么样能够和新闻传播结合起来,一直到97年当看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之后,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或者说找到了自己归宿,当然我想很大程度上和姜奇平老师、和吴伯凡老师,还有像胡延平等等,在那个时代给我们整个中国做的关于互联网的启蒙很有关系,所以非常感谢他们。
主持人:您是从科技向新闻的结合,现在也有很多新闻向科技双向的互动。我们接下来的问题是,过去在20年当中,如果说互联网有负面影响的话,负面是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另外,好处在哪里?也用一个词来概括。在过去20年当中网益中国益好处在哪里,用一个词概括,不好的地方负面影响也用一个词来概括。秦致同学。
秦致:我正在想。
主持人:您还没有想出来,要不加思索。
秦致:我刚刚写了一个正面和负面,可能这两个是一个词吧,你让我现在想,正面我觉得是“天使投资”,我觉得很多的中国互联网现在的企业对天使投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天使投资人是互联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坦白讲,一个很小的团队,凭着几张纸然后拿到一两百万的投资,这个在机构投资人的眼里是不太可能的,正是中国的互联网这个行业里有很多的投资人,因为我刚才写了一个名字,我原来的老板蔡文胜坐在那,正因为有蔡文胜、雷军、周鸿祎,各种各样的天使投资人,他在很多企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一刹那拉了对方一把,我觉得这个对中国的互联网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