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观察
4月22日起,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推出新服务:读者刷卡交纳2000元押金并签署承诺书,就可以借出iPad在馆内使用。不过,记者走访发现,这项服务受到冷遇,自推出至昨日下午3时许,只有5名读者“尝鲜”。
无论外形还是内在,广图的高大上路线可谓是彰显无遗。除了提供iPad借阅外,还有用手机扫码借书等新鲜玩意,确实让人大开眼界。但iPad借阅遇冷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
iPad借阅当然有一定的需求量,比如看看电子杂志,上网查查资料等,但相对纸质书来说,这样的需求还是非常小众的。押金问题也带来不少困扰。现行押金高达2000元,也引来不少读者吐槽。押金太低了,难保iPad有借无还或发生损坏;押金太高了,真正用得起的人又不多。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下,图书馆管理方不妨反思一下,是否真的需要提供多达82台iPad以供借用?尴尬的现实似乎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过,调转一下思路,或许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些iPad的作用。要押金的iPad固然不受欢迎,但免费使用的iPad却不乏读者光顾。广图在服务台前的桌子上固定安装的8台iPad,供读者免费使用,就吸引不少读者。因此,与其让那些没人借的iPad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如拿出来固定放置在某个地方,一来所有人都能上网查查资料,二来很多消费不起iPad的人群也能尝尝鲜,何乐而不为?
iPad借阅遇冷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但又折射出了公共图书馆定位、理念方面的大问题。图书馆引入iPad,初衷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丰富阅读形式。但我们也要反思这样的理念是否过于超前了?更重要的是,这项服务究竟有没有切合市民的实际需求?在我看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营都来自于财政资金,应当且花且珍惜,公共服务理应首先满足公众的最基本需求,然后才是高端的个性化需求。与其花钱买iPad,不如多添置一些供不应求的热门书籍,多设置一些手机充电等便民设施,或者多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互动活动,甚至给读者提供一些免费饮品,可能都更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
时下,图书馆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广州的文化特色是什么?我想“务实”一定是其中之一。图书馆再怎么高大上,内在核心还是要有亲切感,不能离开普通市民的阅读需求,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关键还在“以人为本”。
(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