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已经蔓延全银行业。南都记者从近期公布的银行年报看到,去年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明显下滑,对此,多位受访人士均提到互联网金融的吸金效应。景林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与宏观策略分析师倪军测算,“宝宝类”互联网货币基金对于银行利润的侵蚀约1.6%1.8%,此外,还分流了银行的一般性存款,直接导致银行存贷比中存款数量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杠杆利率。
“存款搬家”加快
对主要靠利差盈利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活期存款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为优质的资金来源。不过,这一廉价资金来源正在加速“搬家”。
从近期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纷纷披露的年报看,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减少已经成为既成事实。
南都记者统计,已发布2013年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2013年的活期存款余额约为32 .479万亿元,平均活期存款占比为43.08%;而2012年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29.844万亿元和43.85%。而从各家银行来看,上述12家银行中,除了建行、农行、浦发、兴业外,其他工行、中行、交行等8家活期存款占比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其中,光大、平安、中信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45个、2.30个、2.05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工行、平安、招行、光大、兴业5家银行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平安银行的活期存款增速直接“腰斩”,从2012年的25.11%减缓至2013年的11.01%。
活期存款的减少,意味着银行通过其他渠道要获得资金的负债成本将出现极大的提升。光大银行就在其年报中提到了付息成本的提高称,截至去年末,客户存款利息支出376 .1 7亿元,同比增长18 .48%。主要原因是:一是业务平稳发展,客户存款规模同比增长;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存款利率普遍上浮,存款定期化、理财化加剧,拉高存款成本。
活期存款理财化定期化
对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减少,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均提到互联网金融对于活期存款的吸金效应。徐博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由于具有T +0功能,可以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此外,徐博认为,活期存款代表着企业和个人持有现金的意愿,目前实体经济不振,宏观经济偏弱,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意愿下降。而去年流动性偏紧,市场利率水平较高,企业和个人更愿意将活期存款变为长期存款或者理财产品、汇票等方式锁定较高利率。这对活期存款形成了分流。
倪军对南都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活期存款的冲击,实际上本质原因系利率市场化推进的结果。他指出,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活期存款出现理财化和定期化的特点。据悉,有关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的冲击,也是今年各家商业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媒体关注的重点。工行行长易会满就在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负债成本有所增加,存款的定期化趋势加剧,同业竞争也将加大。
流失的活期存款有多少转移到类余额宝产品,这对银行造成多大的影响呢?对此,倪军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活期存款大概为37万亿元,而去年的货币基金大概增加了4000亿5000亿元,如果将货币基金增加的部分全部看做是活期存款转移的部分,那么大概有1.5%左右的活期存款流向了货币基金。实际上,货币基金的最终投向主要为银行的协议存款,这意味银行获取这部分资金的成本从原来的0 .36%活期利率提升至5%6%的协议存款利率,缩小了银行的利差约2%,对于银行的利润影响大概为1.6%1.8%。
倪军认为,除了对活期存款的减少外,互联网金融还分流了银行的一般性存款,直接导致银行存贷比中存款数量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杠杆利率。
此外,还有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冲击今年会逐渐从存款蔓延到其他领域,例如风险定价、理财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