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勇
昨(29日)上午,市民高女士致电本报呼叫中心2395666反映称,她去年6月份在电信公司办理了一款套餐,合同上写明宽带升级到20兆,但在后续使用中,她却发现网速严重“缩水”,实际测得的竟然只有6兆。不解之下,高女士找到电信方想要讨个说法,可事情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20兆宽带变6兆 用了近10个月才发现
家住科委立交桥附近的高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获得更快的网速,去年6月份,她在中国电信位于桃园路的一家营业厅,将家里的“119元套餐”升级到“169元”。按照合同上的内容,这款新的套餐除了可以看电视和拥有169元的话费以外,宽带也将从原来的6兆升级为20兆。可当去年7月份正式使用时,高女士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时不时还会出现“卡”的现象。“刚开始,我以为是电脑有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高女士表示,直到今年4月中旬,在一次和电信客服人员的交流中,得知了一个可以自行测试网速的方法,等自己登陆一测试,才发现家里接入的宽带只有6兆。
“明明说的是20兆,怎么只有6兆呢?而且我都已经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了。”高女士说,在发现宽带有问题以后,她立即拨打了电信的客服电话,接线人员表示是由于自身工作疏忽所致,在表示歉意的同时,也很快将宽带进行了调整。不过,高女士认为,在过去的近10个月内,她并没有享受到20兆的宽带,多缴纳的费用也就应该予以退还。“要是我们不及时发现,不是一直都要使用这种‘缩水’的宽带了?”高女士一脸无奈地说。
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为了证实自己所说,采访中,高女士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她于4月21日录下的通话内容。据她介绍,这就是她发现宽带有问题后,和电信工作人员交流时的录音。在这份录音中,记者听到“非常抱歉”、“给你造成不便”等话语。
那么,明明约定的20兆流量,怎么会变成6兆呢?是否又真的如电信工作人员所言,是因为工作疏忽才导致呢?为了弄清其中的缘由,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金柱园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在8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表明来意以后,一位工作人员将情况汇报给上司,随后告诉记者,由于对于此事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暂时不方便回答相关问题。接下来,他们将立即安排人员进行调查和核实,并且和高女士一方保持密切的沟通,争取尽早查明。
消费者不同意初步赔偿方案
昨日下午,高女士与电信公司约定,一起去消协协调处理此事,记者陪同高女士到达绵阳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时,电信工作人员已经到场。不过,协调刚刚开始,消协工作人员就以记者非“主要当事人”为由,请记者予以了回避。大约40分钟后,高女士走出来告诉记者,针对此事,电信人员在协调中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按照“119套餐”来计算,补偿一定的差价;二是将她每月实际缴纳的费用中(办理套餐有一部分返现),扣除其拨打的电话费,再按照月份予以计算。“第一种方案只补偿两个月的,而第二种方案按照他们算下来,每个月也只有二十几元钱。”高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电信一方提供的服务涉嫌欺诈,应该给予她三倍赔偿,所以这两个方案她都不能接受。同时,消协一位工作人员在随后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也表示,目前,此事还需要进一步的取证。等相关工作完成以后,他们会再次组织双方予以协调。
截至发稿时,记者还从高女士方面获悉,目前,电信人员再次给她打去电话,表示目前正在积极调查此事,希望高女士能够多等几天。针对此事,本报也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