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心里的小秘密想一吐为快,工作上的不顺心想找个地方进行宣泄,但微博、微信、QQ等社交渠道中熟人太多了,说出来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同事关系或朋友感情,怎么办?近期,一款匿名同步用户手机通讯录的社交平台“秘密”APP突然走红,从上线至今,已跃居苹果APP STORE社交类免费下载排行榜首位。
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探究这款“秘密”中不得不说的“秘密”。
现在啥APP最火?“秘密”!
4月28日,怀着好奇的心情,记者用自己的iPhone手机通过APP STORE下载了这款“秘密”。
电影《2046》里有一个经典镜头,梁朝伟对着一个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随着电影的风靡,树洞概念随之风靡。互联网上,新浪、腾讯、人人网等都推出过“树洞”产品,任网友倾诉心事。“秘密”APP提供的也是一个完全匿名的私密倾诉社交APP,你不能和家人、朋友说的秘密,不能在QQ上说的秘密,不能在微信、微博上说的秘密,都可以在这里倾诉。
与微信相似,下载“秘密”后,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注册登录。通过导入手机里的通讯录,就可以看到来自朋友发布的信息了。而与微信不同的是,“秘密”号称是匿名的朋友圈,它不需要用户的个人页面,每个人的头像、名称都是随机分配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被别人猜出来你是谁。
那么,该APP为什么能在短时间走红?面对大量“秘密”,用户又有何感想呢?
据了解,因为可以同步手机通讯录,所以该APP的发布信息者就是身边认识的人。记者在对身边朋友进行调查后发现,不少人正在使用这款APP。在浏览过其中大部分内容后记者发现,虽然也有部分引发争议的内容,但更多的还是令人感动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工作没有希望,想辞职”“女白领爱上了有家室的男上司”“朋友介绍了一份工作,想跳槽又舍不得奋斗了近十年的单位”……在这里,大部分人能够毫无负担地说出自己在熟人圈中不敢说出的话。有对职场的吐槽,有对朋友的不快,有对感情的遗憾,但从内容来看,更多的是表达儿时的梦想、怀念逝去的青春,还有的人感伤曾经的爱情。正如网友@我是一片云说的:一开始是好奇,下载下来看个稀罕,结果发现它就像个树洞,你可以放心倾诉,不用担心会被熟人听到、看到。是个宣泄心情的好地方。
然而,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后悔,@天使的眼泪就说:这段时间,我从朋友那儿听说了时下正在流行的应用,试用几天后发现,大家表达的都是些灰色的情绪,让我的世界变得更糟。我很后悔使用了这款工具。
使用者有何感受?痛快!
29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使用iPhone手机的省城市民,其中6人表示知道“秘密”APP,有4人称已在手机里安装了该软件,但6成多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登录“秘密”,看别人写的故事,而自己不愿在上面轻易爆料。
说起这个APP,省城市民毛女士称,她在4月初就下载了这个应用,发现挺好玩,便邀请了身边不少好友加入。“工作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让自己不爽甚至愤懑的事情。如果不说出来,憋着会很难受,日积月累,人的身体也会受到影响。有时候心情不好,想在QQ、微信或微博上说说,可一想到上面不是同事就是朋友,说得再隐晦也可能会被别人看穿、听懂,也许会影响到同事或朋友的关系。”毛女士说,自己经常是写好了“状态”,看几分钟后又删掉了。不过,自从装了“秘密”这款软件后,每当她想发泄的时候,只要点开应用,就能一吐不快,“把心里的不爽说出来,感觉很痛快。”
除了倾吐不快,“秘密”朋友圈里还有一些人爆出了不少猛料,有涉及第三者的,有曝光行业内幕的。“每当看到这些信息,大家都会忍不住猜测说的是谁。一来二去,感觉身边的人氛围都变了,因为这里的负能量太多了。”省城市民高先生说。对此,网友@TYBH 表示,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受到“秘密”负能量的影响后,便卸载了这个APP,可几天后又忍不住装了回来。
利用“秘密”进行宣泄健康吗?不好!
为什么这款APP会如此火爆?为什么用户明明知道这里的负能量过多,却又不能下决心卸载呢?记者就此咨询了省城长期研究心理学的石先生。“不论是微信还是微博,这些社交软件虽然还没有实名制,但是其好友大多是自己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这个网络社交圈子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而这款软件中匿名爆料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就像大家对陌生人会有倾诉欲望一样,是大家宣泄的一个途径,匿名发表自己的秘密也可以得到适当的解压。”石先生说,没有了被署名的束缚,用户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吐槽、抱怨被熟人发现。“这款APP之所以火爆,是源于人们窥探隐私的本性。”石先生说,但这样的宣泄是不健康的,即使不发表自己的秘密,只是看别人的“故事”,负面事情看多了,对自己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石先生认为,经常在“秘密”中吐槽,时间长了或许会降低朋友间的信任感,增加人们的心理扭曲程度。他不建议用户用这种方法宣泄自己。
涉及恶意人身攻击,将担法律责任
虽然在“秘密”上的发言内容都是匿名的,但是东奥律师事务所的梁艳律师指出,用户在使用此类匿名软件时一定要自律,避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阅读该信息的人能够确定其所指向的具体的人,且该信息又确实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或者名誉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则发布者将会涉嫌侵权;而受侵害人有权要求发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梁艳说,如果涉及恶意人身攻击,非法泄露或获取公民信息,还将承担法律责任。
梁艳提醒各位APP用户,即便是在匿名发布信息的场所,用户发布信息时也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将朋友的隐私公之于众。
网友@anrang:好多人内心的想法,不敢真实表达出来,这种存在于人际间的压力,让“秘密”APP火爆起来。就像西雅图的口香糖墙一样,兼容并放的各类抱怨在这里可以一吐了之,取而代之是卸掉思想包袱后的轻装上阵,何乐而不为?当然,只是倾吐,最好不要存在恶意诽谤等侵权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