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雾霾沙尘紧相连……”背错了?随着清明节小长假即将到来,在网络上异常活跃的大学生们就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实际价值展开热烈讨论,一部分同学甚至提议将“清明”改为“雾霾”或“沙尘”, 以反映愈发严峻的城市空气污染和绿化问题。来自年轻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最新统计,在针对近千名高校学生的网络调查中,有将近八成学生能立刻说出清明节的具体日期,但却几乎没人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仅有两成多学生可以准确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此外,有约28%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气已经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与时俱进地加入反映当前气候环境问题的“新节气”,比如雾霾、沙尘等。专家指出虽然此举恐有恶搞之嫌,但大学生们表达出的环保意识仍然值得肯定。
清明节为啥要扫墓?调查反馈几近全军覆没
大学生能立刻说出清明节是哪天吗?根据人人网在线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八成大学生能快速答出清明节的准确日期,他们表示能记住清明节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法定小长假,让大家不得不记住它”。而具体谈到清明节的来历,却很少有学生能说明白,并提出了诸如“清明节明明是节气,为何每年都在固定的一天?”等疑惑。
当调查中问道“清明节为何既是节气又要扫墓?”时,仅有一名同学知道清明节扫墓来自寒食节,其他学生几乎都不知道其缘由,却展示出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表示由于父母的重视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设置,所以知道这个节气,但为什么要扫墓却不得而知。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节日,一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用于指导农耕;一为寒食节,旨在扫墓和缅怀亲人。在时间上,清明节和寒食节前后只隔一两天,为了方便,先人们将这两个节气合二为一,这也就是清明节扫墓的起源。
人人网大学生行为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陌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对学生普及历史和文化常识通常仅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进入大学之后全凭自觉;此外,即便在教授此类文化知识时,往往也是照本宣科,以死记硬背通过考试为目标,使得学生们缺乏对文化与历史追根溯源的探寻兴趣。日韩等东亚国家经常在民族节日举办群众传统文化活动,让年轻人也能以流行方式亲身感受和体验到文化传承,与其质疑大学生忘本,更应该把关注重心上升到全民关注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上来。
仅两成大学生背得出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先不谈究竟有多少年轻人还能了解这28字节气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有多少年轻人还背得出这首小学就应熟读的节气歌呢?
在回答是否还能背出24节气歌,年轻的高校大学生们再次遭遇惨败,仅22.7%的学生能背得出这首小学就应熟读的节气歌。调研发现,能背得出二十四节气歌的同学,或来自农村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农耕知识;或是教育课本的差异,只有部分省的教育课本中目前还有保留24节气的内容;或父母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较重视,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了解,虽没有实际经验,但也可以将二十四节气歌倒背如流。
虽然大部分年轻人背不出节气歌,在接受访问的近1000名学生中,有69.1%的学生还是认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非常有用,并希望它可以不断地传承下去。而有27.8%的学生则认为二十四节气已经落伍,对其工作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应该与时俱进地加入“雾霾”、“沙尘”等新节气,才能更好的反映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部分学生在调查后的评论中留言表示,“再这样下去,清明节真的要变成雾霾节了……”,“只有把清明改成雾霾或者沙尘,才能让大家知道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虽然想法不免稚嫩,但仍可看出大学生们在认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非常关心民生和环境话题。就这一话题的辩论,也引发了在人人网上更多同学的参与讨论,有人认为大学生做公益总是说得多做得少,而“说出来总比闷头不说要值得肯定”则获得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广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