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IPO改革再出新规,企业根据新发股份数量确定上市所在地的协定被取消。证监会官微近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发行监管的问答微博,内容大意是拟上市企业选择上市地问题上不再与发行股数挂钩;对于IPO的审核将按照沪深交易所均衡原则展开。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上证所理事长桂敏杰提出上证所要推战略新兴产业板。
面对沪深两大交易所的业务竞合,有拟上市企业表示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上市选择。在IPO中扮演操盘手角色的券商投行则开始对企业进行劝说,以及上市策略的调整。“准备将一些大项目往主板挪。”某券商投行人士称。
李华(化名)正在为东家准备上市,材料还没有申报,不过地点早就定在了上证所。证监会上周宣布IPO上市地解禁,并提醒各家拟申报的企业,因审核数量巨大、《证券法》正在修改等原因,目前提出申报的审核时间较长,建议大家前往新三板或海外上市。
面对这种变化,李华所在的公司却并没有做出太大的策略调整:“上市的事情在之前已经反复论证过,沪深交易所的市场服务团队也都有所接触,但选择上市地点也不仅仅只考虑排队时间。”他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称。
在挑选上市地点的时候,李华主要考虑的是公司定位。“一般来说,国企、大型企业集团的定位是主板,中小、创业板相对规模要小一些,这些定位并不会因为上市地股数解禁而产生改变。”
此外,他表示自己公司的发展规模,发行股数等在最终确定上市地的时候也会起很大作用,“因素不会只有一个”。
由于一开始就把上市地定在了上证所,李华对站队等也没有迫切的改变需求,比起获批时间更为现实的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对于上市企业信披的格式与要求并不一样,这其中包括了招股书等各种材料。
假如换了上市地点,其材料与文件要重新制定,成本也不比等待审批少。
当前在证监会排队的企业积压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主板、中小板在审企业为450余家,创业板在审企业230余家,这分别代表了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接下来的工作量。
自从证监会发出IPO上市地解禁的信号后,券商们已经开始给拟上市公司做工作,计划将稍微大型的项目往主板上转,其主要的考虑也是来自排队审核时间。
在考虑审核时间的问题上,舆论一边倒的认为上证所排队数量较少,审核时间相对比较短。然而从证监会内部组织上来看,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分为两种,一个是发审委,主要负责主板与中小板的发行,另一个为创业板发审委,专门负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这一点从过往发审委公告的一系列抬头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在过往,两者工作频率相当,都是一周公布两次审议结果,因此450余家的主板和中小板对应的过会速度远比创业板对应的过会速度要慢。这不能不成为企业在上市地选择上的重要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