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华为的研发创新走过了从“工程师的创新”到“科学家与工程师并重的创新”历程。过去,华为主要是工程师的创新,侧重于产品实现,现在加大了基础科学技术和基础工程技术等“冰山水面之下”的创新投入。比如,华为持续在数学上投资,如在俄罗斯研究所招聘了数十名全球顶级的数学家,创造性地用非线性数学多维空间逆函数解决了GSM多载波干扰问题,使华为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GSM多载波合并,进而实现了2G、3G 、LTE的单基站Single RAN设计。
此外,在某些前沿技术领域,华为也走在了全球的领先行列。以下一代移动宽带技术5G为例,华为从2009年就开始了有关的研究和投入,是英国5G创新中心(5GIC)的创始成员,并与世界20多所顶尖大学开展5G技术的联合研究。华为还在欧盟主导的5G研究项目METIS上担任5G无线空口技术研究和设计的领导者。预计到2018年,华为将至少投资6亿美元进行5G的研发。
不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指出,“公司将不会盲目创新。我们只允许员工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华为表示,未来将围绕SoftCOM网络架构进行投资,构筑面向未来的领先和竞争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冲击700亿美元规模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千亿是一个“坎”。不少民营企业进入“千亿俱乐部”后都会遭遇发展瓶颈,停滞不前,甚至一度业绩下滑。这是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千亿”规模积累主要靠在国内市场的“野蛮式”扩张。当企业达到千亿规模后,就基本触及国内市场天花板,而海外扩张则面临文化、管理、投入等诸多问题。
然而,徐直军却指出,“未来四年华为收入有望翻番,在2018年达到700亿美元规模。”显然,华为这一目标相当于在收入上再造一个华为,而这种自信则来自于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
从年报上看,运营商网络业务目前占华为整体收入的70%,其中,无线网络设备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收入,达到人民币525亿元。到2013年年底,华为在全球部署的无线网络超过500个,服务超过20亿终端用户。以4G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已获得281个LTE商用合同和162个EPC商用合同,其中110个LTE网络及88个EPC网络已经商用发布。
此外,由于频谱和带宽资源日趋紧张,运营商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网络外包需求强烈,华为针对运营商网络进行的服务和软件业务,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34%上升到2013年的37%。
成立三年的华为企业业务和消费者BG也成为华为收入增长的双驱动力。企业路由器市场份额连续四年被Gartner列为全球第二,华为认为“这块业务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而终端方面,益普索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华为手机品牌全球知名度达到52%,同比增长110% ,年度旗舰智能机P6则实现了品牌和利润的双赢。
尽管面对一片大好形势,但任正非仍然强调华为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华为未来一定要聚焦,要有持续不懈奋斗的‘乌龟精神’,而口号连篇只能带来管理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