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网站4月3日刊文称,在这个数据横流的信息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没有隐私可言。而在印度,个人信息数据的泄露问题发掘日益尤为严重。以下是原文摘要:
笔者此前曾撰文报道过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讲到印度的婚姻婚恋网站,这些网站所公开的用户所发布的亲密细节信息的私密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婚姻网站令人咂舌的亲密细节,其中甚至包括如血型、HIV阴阳性和艾滋病毒状况的等极为隐私的问题细节。 这些数据披露涉及数以百万计的人,最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印度人民似乎对此并不以为意。透露这些细节固然能促成一段更加幸福的婚姻,但不得不说如此详实的个人信息对个人隐私的威胁亦不容小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在全球IT和外包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业的领头羊,印度自然不乏获取个人信息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其在个人信息方面的新动作势必引来广泛关注。传统印度人对隐私的敏感度比西方人小很多,但但是值得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关注这个隐私问题。
据一位不愿透露全名的印度南部城市居民拉玛沙米Ramasamy R不愿其全名暴露于众。但称,最近他偶然发现,只要在谷歌输入搜索其姓名他的名字时进行搜索,一些网站上就竟然会显示他的手机号码。这让他十分震惊惊讶之余,他决定尝试看能否并试图寻找一切办法抹去这一细节删除这些信息。
在与相关网站进行沟通时,有两家网站同意他删除信息,随后他使用谷歌的URL地址删除工具对来删除这些页面的参考信息进行了删除。但是 在与另一家网站进行交涉时,同时他向另一个致力于非营利组织的网站寻求帮助, 却被告知其只能暂停冻结其帐户, 而不能无法删除个人信息。还有一次此前,他在推特(Twitter)上挂出其联系方式以寻求卫星电视提供商的帮助。 然而在他关闭推特Twitter帐户一段时间后,他却意外发现其联系方式仍能在网上流通找到自己的联系方式。
他还向拥有超过3600万份简历的在向印度国内一家大型求职网站站naukri.com申请账户删除账户时, 拉玛沙米同样再次遭到了拒绝。 我向naukri.com的记者就此事询问了该网站的负责人。母公司Info Edge高级副总裁苏密特辛格问及Ramasamy的情况,他表示负责人称:“依照印度法律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保留我们必须将所有用户所有数据保留一段时间是印度的一个法律要求 (而事实是政府并未指定“一段时间”的长度)。”不过据了解,当地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段时间”究竟是多久。
拉玛沙米告诉记者,“这个经历告诉我: 如果你想在网上某网站创建一个注册帐户之前, 务必先确保在你提出申请时,该网站是否之后愿意能删除帐户并消除数据”。他说。
在采访中,一些网络公司Info Edge公司表示,尽管其不出售个人数据信息,,但也不对这些信息采取特别的保护。即使像但像脸谱网一样Facebook这样的大网站,同样允许广告商基于网站内容和用户信息的个人资料对用户直接发送消息投放具有针对性的广告。一位受访者表示,“ 印度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期, 科技的普及、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网络的接受程度。但是只要利大于弊,人们并不介意公开信息。不仅在印度,全世界都一样分享信息受全世界的青睐, 只要用户从中得到的好处甚于坏处。”辛格说。 “印度社会的转型和采用互联网平台的愿意取决于许多可变因素, 包括对技术的熟悉度,平台以及文化的差异。”
随着全球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增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商家对收集客户数据的兴趣与日俱增。直接营销人员直销商们在个人信息销售从中窥见了商机。如今甚至出现了专门搜集用户信息再转手将其卖给直销商的网站。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收集客户数据的兴趣也因此与日俱增。Mailing List Asia(MLA)就是这样一个采集客户信息,并将其租给营销人员的家网站。自1983年成立以来,该网站便收录了亚太地区数以亿计目惊人的来自亚太地区的客户个人信息,而其客户更是个个来头不小,其中包括美国航空公司、时尚潮流杂志格言杂志Maxim、美国运通公司、某家知名印度鲜花快递公司、绿色和平组织和印度的葡萄酒协会等等。
该网站创始人表示,“在印度这样一个个人隐私被广泛窃取的国家,人们对信息泄露还是颇为敏感,印度中产阶级很难理解个人数据收集个人数据的原因和目的。”公司创始人詹姆斯 桑顿说。 “但由于直接营销在印度仍处于未饱和状态,其在印度人心中比在美国人心中更受待见, 因此反响更强烈。虽然直接营销在印度广为接受, 但现在随着隐私意识的提高,印度大众对于窃取数据,并在列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其授的情况下使用的现象,都纷纷表示不满。”
2012年,一个对印度在全国范围对各地10427名调查者位民众进行展开隐私保护访问的研究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当时目前仍有许多消费者民众不太考虑隐私的重要性。大多数参与调查者忽略各种与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相关的带来的隐私问题一无所知。大约75%的参与者表示从来没有读过任何网站的隐私政策。另外,有些公民一部分参与者则有对印度的隐私情况的了解存在误区抱有盲目的乐观态度。例如,一部分参与者认为他们认为自己一定受到相关法律保护,但事实上隐私法在印度并没有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隐私法。好在这些现象目前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