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子的研发今后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日本有机电子材料研究会(JOEM)的成员、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顾问藤浪启从顾问的角度出发,正在研究符合电子行业发展动向的有机电子的运用方法。不久前,记者就有机电子的运用方法,对藤浪进行了采访。(采访人:大久保 聪,日经BP半导体研究,野泽哲生,《日经电子》)
关于有机电子的用途,此前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研究。
藤浪:JOEM成立于1984年,成立后没多久就迎来了有机电子的研发热潮。可以说JOEM的成立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关于有机电子的用途,此前在显示器、照明、太阳能电池、电子电路等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与其说有机器件是用来取代以硅(Si)为代表的无机半导体器件,不如说是在弥补无机器件无法覆盖的用途。
近年来还出现了要将电子技术运用于生命科学的动向。在此之前,有机EL可以说是带动有机电子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生命科学或许也将加入进来。
电子领域无论是无机还是有机,都是沿着线性模型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从基础研究阶段到应用开发阶段,再渡过“达尔文之海”实现产业化,这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一大特点就是基础研究阶段到产业化阶段的时间短。我将其称为超级线性模型。
把有机电子应用于显示器、照明、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十分活跃,但实用化过程不一定顺利。
藤浪:在显示器、照明、太阳能电池等用途,有机器件必须要与使用无机半导体的现有器件对抗。因此,如果“有机独有的性能”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就必然会陷入成本竞争,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
要想打破成本竞争的局面,就必须强调有机独有的特点。比方说,把有机EL应用于照明时,要想办法强调运用面发光、超薄等特点可大幅提高外观设计性。
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
藤浪:也就是说,要吸引消费者购买具有“超值感”的产品。重点在于能否推出之前市场上不存在的产品,或者能让消费者感到“功能饥饿”、希望性能更高的产品。
举例来说,假如消费者觉得现有产品“已经足够”,即使有机电子产品被用于该用途,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消费者也不会倾向于购买新一代的有机电子产品,这就约束了市场的扩大。
无机电子一直在借助“功能饥饿”扩大产业,半导体的“摩尔法则”是一个好例子。二次电池也是能令消费者感到“功能饥饿”,希望有更高性能(电池容量)的用途。
有机电子能够实现“柔性”,这是否能令消费者感到“超值”?
藤浪:对于“凭借柔性实现差异化的可能性”,在大约3年前,我们以太阳能电池、二次电池、电子纸等为对象,进行了大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有机电子现在还处于“nice to have”(有了更好)的阶段,没有达到“must have”(必须有)的程度。
不过,东京大学教授染谷隆夫的研究组开发的医用柔性传感器,可以说是只有有机电子才能实现的用途。我们必须探索这样的“must have”用途。
创造“只有有机才能做到”的门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藤浪:对于有机材料,还可以把着眼点放到应用领域广这个特点上。有机材料的特点是通过合成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与功能受到元素制约的无机材料相比,有机材料在这一点上与之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