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别让可穿戴类电子产品沦为“鸡肋”
发表时间:2014年4月8日 18:01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图/三星图/三星

羊城晚报记者 黄启兵

如今,穿戴类电子产品可谓“一把火烧了起来”。就连很多不知名的山寨品牌都相继推出了类似产品。如今很多体育锻炼者开始“跟风”佩戴上各类穿戴类电子产品,像运动手表、手环等等,一边跑步一边监测自己的心率,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不过,来自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在购买之后六个月内就不再使用,而是将它们扔到一边。市场分析机构 Technalysis Research的分析师鲍勃 奥唐奈尔(Bob O'Donnell)甚至公开表示,可穿戴类电子产品有点过度炒作,销量和出货量预期都“不切实际地虚高”。

而根据记者在本地的小范围采访发现,可穿戴类产品的时尚效果的确大于实际效果,甚至专业运动员目前还基本上没有采用可穿戴类电子产品。使用不佳的话,可穿戴类电子产品真有可能沦为“鸡肋”。

运动监测:

只在初期有点用

深圳的敖先生就是一位长跑爱好者,平时经常进行自主训练,参加过很多城市的马拉松赛,并且水平已经不低,一趟42公里195米长的马拉松跑下来,最好时可以在3小时15分到20分钟左右完成,这已经是业余选手当中颇具实力的。

敖先生自己就佩戴了一款智能手表。他介绍说,此款智能手表的确能够监测到运动时的各种生理指标,比如根据跑步者的步伐计算出奔跑的速度快慢,提醒跑步者调整跑速。跑步者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参考值,比如1公里跑6分钟,智能手表会计算出相应的跑速,跑步者的速度快于或慢于这个速度,智能手表均会发出提醒信号,提示跑步者按照规定的速度跑。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监测心率。普遍人锻炼时的心率达到120-150的中等强度,是一个普通认可为合适的指标。智能手表就会计算出运动时的相应心率,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也会提醒跑步者注意。

“鸡肋”之处——适应之后成为束缚

比起自己蒙着头瞎跑,智能手表或手环的这种监测功能还是相当管用的。敖先生就表示,开始的时候,他就是戴着这块表慢慢跑起来的。他一直认为,对于初学者,或者水平比较低的爱好者,智能手表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让跑步者找到一种速度的感觉,比如1公里跑6分钟是什么样的速度感觉,而跑7分钟又是什么感觉,对于初学者可以随时监控”。

不过,随着他的水平越来越高,敖先生表示,他已经开始不用了。比如跑的过程,他能跑到多少时间已经自己有所感觉,“可以说,开始还有点用,后来对我来说,就几乎可以不用了。因为我觉得老是戴着跑,太麻烦了。”

专业运动员:根本用不到

对于专业的运动员,以速度制胜的项目如长跑、游泳等,速度感觉是相当重要的。而他们日常的训练,除了提高能力、向极限冲击之外,能够找到速度的感觉也有助于控制、分配自己的体力,或者寻找比赛中的速度感。

前亚运会游泳冠军、现广东游泳队教练刘禹向记者表示,他听说也注意到很多类似的运动手表、手环之类的新型可穿戴类电子产品,但目前这些产品根本没有应用到专业的训练当中。“我们在训练中主要是根据每一组计划掐表算时间,然后再监测心率以及其它指标,根本没有合适的可穿戴类产品”。

刘教练表示,现在很多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什么的不能防水,像游泳这样的项目如果不能解决防水问题,没法派上用场。所以,他认为“对于普通人健身,还稍微有点用”。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