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昊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工信部已经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希望相关公司继续“过度”炒作虚拟运营商。
据参与会议的人士透露,该会议的参会对象是工信部组织的19家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公司代表。从今年2月第二批牌照发放开始,工信部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主要是汇报各家的进展情况,而这次例会大家都特别紧张。十几项内容,工信部一个个过,毕竟临近放号了。”该与会人士称。
工信部在虚拟运营商的问题上,一直相对谨慎。业界盛传,包括苏宁、国美在内的厂商之所以没有第一批拿到牌照,正是因为被认为炒作过度,而工信部的官方解释是“提供材料不足”。
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放号的时间,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了几家第一批拿到牌照的公司,他们都表示大规模的放号至少要延迟到5月下旬。而此前多家媒体曾报道,这个时间点会出现在4月。“实际上,现在很多的问题反而集中在运营商一边。就像中国联通要求我们自己建系统,这就意味着它要打通与十几家公司的系统,而很多第一批拿到牌照的公司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一位不愿具名的虚拟运营商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价格槛
除去要在市场上抢位,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之外,越来越多的厂商不再像之前那样“疯狂”。有参与初期谈判的运营商人士透露,很多公司在用户规模上的目标普遍锁定在千万级,“最高的公司提出了3000万用户”。但实际上,运营商私下都认为,在试点期间,能有200万用户的厂商,恐怕都能名列前茅了。
京东高级副总裁王笑松表示,专门用于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总共有1亿个号,现在只拿出了3000万个,一家运营商有1000万个,“初期的分配方式肯定走的是平均路线。”
这和上述运营商的说法大致相同,传闻第三批牌照即将发放,而且按照工信部“扩大试点范围”的要求,发放第四批甚至更多的牌照都有很大的可能性,那么分到每家厂商的名额注定不会太多。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预计,试点期内拿到牌照的公司将达到30家以上,2014年的用户数预计在1000万左右,市场份额低于1%。他们对2015年的预期也同样不乐观,预计2015年年底,使用虚拟运营商服务的用户数将接近5000万个,占到总市场的3%左右。
经济观察报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初期小规模的放号会安排在四月,每家的名额只有2万个左右,不同的企业依据服务区域可以进行微调,总体规模约在50万个左右。
拿到牌照的厂商也会发现这个生意并不会如预期那样赚钱。工信部在颁布牌照时,就明确规定只能租借现有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但已经跟各家公司签订协议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给出的价格并不足够吸引人。中国联通给出的是目前资费的七折,而中国电信给出的是4折。据媒体报道,大致的“批发价”为短信业务7分/条,流量业务价格在120元/GB,这其实高于三大运营商给普通代理商的价格。
运营商对资费的管控也很严格。比如中国电信给出的流量套餐折扣价虽然最低,但所有合作伙伴都不得变更套餐内容。乐语只好设立了一个变相的“奖励机制”,当用户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有机会被“送”一部分流量。
据传中国移动的折扣会在6-7折,它要采用的是模块方式,即提供一些资费的模块,由合作伙伴自由组合套餐,但也不能改变基础套餐的定价。
据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透露,他在工信部开会时,有厂商提及转售业务(即虚拟运营商所从事的通信转售业务)价格的事情,希望三大运营商在资费方面再放开一些,“当时工信部的有关领导也表示同意,说要再进行一次双方的价格商讨,可以签订一个补充协议,但并没有下专门的文件。”他认为,转售业务的价格不会下调太快,否则虚拟运营商可能会通过打价格战获取更多的用户和利益,这并不符合工信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