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11日,天弘增利宝七天年化收益率回落至5%以下,为4.985%。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全盛时期的余额宝七天年化收益率曾一度稳居6%的上升区间,最高时达到7%。破七,破六,破五,余额宝等互联网系基金理财产品从辉煌的顶点滑落,用的时间并不长久。与此同时,银行系同类产品正在迅速崛起。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史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创新从草根(小微企业)发出,而后新贵(互联网巨头)一把拿走,最后落到老牌贵族(银行或具有市场优势的制造业企业)手里。这种互联网金融“新江湖规则”将在很长时期内不断“轮回”,并有可能在电商等领域再现。
互联网“宝宝”集体下行
在互联网系基金理财产品里,余额宝是一种象征。在其旗下集结了微信“理财通”、网易“现金宝”、京东“小金库”、苏宁“零钱宝”等产品。这些产品曾以高收益为卖点迅速征服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
然而,情况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比余额宝先行一步,早在5月1日,微信理财通收益率就已跌至4.98%,率先“破五”。
互联网系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回落已是趋势。据新浪互联网理财基金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52只网络基金理财产品中,只有24只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5%,占比不到五成。
截至11日,微信“理财通”7日年化收益率为4.893%,百度“百赚”、京东“小金库”、苏宁“零钱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从最高时的7%回落至5%以下。
与此同时,银行系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则持续上升:截至11日,兴业“掌柜钱包”互联网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为5.618%;平安银行“平安盈”7日年化收益率为5.511%,中银“活期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5.493%,民生“如意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977%。
银行对互联网“宝宝”说不
在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领域,相对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银行是“追随者”。根据余额宝及天弘基金的公开数据,从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余额宝净申购比持续下滑。今年一季度其净申购比仅为38.7%,即每出现100元申购,就有61.3元被用户赎回,资金流失较快。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各类“宝宝”产品目前高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协议存款,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宝宝”产品的收益率预期,因此,一旦银行业愿意主动变革,银行版的“宝宝”产品在收益率上也更具优势。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公开表示不接受互联网“宝宝”的协议存款,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受到冲击。
无论从收益率,还是在客户趋势上,互联网系“宝宝”与银行业“宝宝”的战争已告一段落。
[专家观点]
互联网金融门槛低但风险增多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11日在参加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接受记者采访指出,互联网金融可以根据不同的业态分成四类,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也应该按业态区分,分得越细,监管才能更加有效。
廖理说:“原来的金融资本市场,参与门槛很高,互联网金融让普通民众更多参与资本市场,但是将面临更多的风险暴露。我国目前现状是,老百姓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追求更高的收益,因此认识收益后面的风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