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发改委宣布放开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之后,市场对电信业务资费下调预期强烈,不过近日四川某高校学生的一则微博则将“校园宽带”的费用拉到了镁光灯下。
上述微博称,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一年网费近5000元。据央视《消费主张》调查,校园内的网络相对于住宅网络费用畸高的原因,是校园宽带只允许“一人一号”,而这背后是运营商对校园宽带服务的垄断,以及学校与运营商的合作分成。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发现,“一人一号”现象在高校较为普遍,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高校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与高校的分成合作可能性较大。对于一个宿舍一年上网成本达到数千元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与高校的教育属性背道而驰,呼吁校方退出公网市场,并与运营商有效沟通,取消“防共享”设置,降低知识获取成本。
高校学生的不满
“我们学校校园宽带只跟联通或者教育网合作,我们一般选择联通,它主要有两种标准,4M宽带宽卡252元/186天,8M宽带宽卡450元/186天。关键是开通后不能报‘暂停’,寒暑假不在学校的时候也同样计费。”上海某高校学生小王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四川某高校学生小婵看来,校园宽带的问题不只是不能 “报停”,更关键在于不能像家庭网络一样通过路由器共享,从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
“我自己牵宽带,但还是只能一台电脑用,手机、iPad等都不能共享网络,只能自己买流量。”小婵表示,虽然听说有软件能够破解,但比较麻烦,自己也并未采用。
成都电信的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学可以通过电脑的“无线网络热点功能”来分享宽带网。但小婵认为,这种方式意味着电脑必须同步开机,才能保证手机和iPad的上网,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无线网络“不仅麻烦,而且不稳定”。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该高校有两款套餐,分别为49元和89元,都只能用于固网。如要同时在多个终端使用网络,则需要接入WiFi,加入电信校园WiFi热点1个月的费用为30元。也就是说,固网+WiFi这个在普通家庭能够享受的服务,在校园则需要支付两种费用,且仅能供一人使用。
上述上海高校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学校的校园网给每个学生一个月100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有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每个月10元的教育网,网速约1M/秒,一种是每个月30元的宽带,网速约2M/秒。按照学校的规定,宽带同样不可以分享给其他终端,只能实行“一号一网”的制度。该工作人员强调,“一号一网”为学校规定。对于为何只跟联通合作,该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答,仅表示其他运营商也可以接入,但无法与校园网并网使用。
上海联通一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入该校需要与学校达成协议,包括套餐资费等。
专家:高校应放开公网市场
成都电信一位工作人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校园宽带与其他区域宽带不同,为了防止串号,采用了专门技术的拨号上网方式。据央视《消费主张》报道,2010年,电信才开始在该学校推广协同拨号器,该拨号方式只允许“一人一号”,限制路由,如果不使用这个拨号器就不能连上宽带。
上述电信工作人员表示,“一人一号”且采用专门的拨号技术是根据国家政策实施的。具体政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及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后者明确提出要 “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按照IP地址管理办法,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表示,“一人一号”的上网方式在国外较为普遍,不过在国内并未强制实施,同时路由器、交换机行业将一号多用的市场挖掘出来,因而上网成本也下降了很多。
那么校园宽带必须“一人一号”才能够实施有效监管吗?吴纯勇表示,教育部要求对IP实施管理,并不意味着规定“一人一号”,实际上上网账号共享也能够进行有效的IP管理,“比如采用动态IP,覆盖账号由学校机房掌握并分配,就能够找到责任人,实施有效监管。技术很难作为一个限制,真正的限制是人为的。”
针对央视所报道的利益分成,上述电信人士并未作出正面回应,不过吴纯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校园网连接公网,学校需要选择一家运营商,而由于校园市场竞争激烈,学校参与合作分成也有一定可能性。
“如果高校在提供校园网时引入了运营商,并且收取了费用,就意味着高校或从中获利了。”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对记者说,“对于高校这种非营利机构来说,这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