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入股优酷土豆18.5%股份的事情,随着阿里向SEC提交F1文件而被冲淡了,优酷土豆在接受这笔投资之后,应声大跌5.5%,虽然中概股那两天都在持续下跌,但这还是能显示出市场至少对这笔交易的短期前景并不看好。
优土一直以来的策略就是以盈利换市场,这体现在财务上就是连续十几个季度的亏损。但事实证明,中国的文化市场确实是铁板一块,文化产品源如电视台,并没有在整个视频业持续投入了这么久的情况下对其产生依赖,相反一些电视台如湖南卫视等,已开始收缩放出去的版权,独立走自己互联网之路。这给优土们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盼星星盼月亮,也许到最后盼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在当前情况下,优土自我燃烧的进程似乎也不会因为某个季度的盈利而得以终止。
很纳闷会有人说阿里收购优土的股权是为了布局视频入口,印象中从没有一个入口是靠花钱买来的,且是靠花少量的钱获取少量股份而得以实现的。阿里收优土在战术上最大的意义,不过是为了阻击腾讯视频而已,花点钱占个坑,自己得不到全部至少能阻止其他人的进入。这才是两者联姻的真正原因,视频入口说实在有些太过矫情。
之前的新浪微博、UCweb、美团等无不如此,占坑不过是为了试探,觉得好了就全收进来,如高德地图,觉得不好了就那么放着,至少财务上也不会亏本。关键问题是,阿里收了这些业务的股权之后,包括优酷土豆,到底能给这些业务带去什么。
优土给了腾讯的话、能获得的资源就太多了,恕不赘述,但给了阿里之后能得到的资源实在有限,淘宝和天猫自己流量还不够用要外面买去呢。这件事的积极意义,最多就是在优土广告投放上进行一些数据整合,提高广告效率,把价格提一提,这个事情要赶紧做,别家正等着优土提价呢。视频电商似乎是个好的点,不过距离咱们太遥远,用户没这个习惯,买东西有的是PC手机和pad,看着视频出来个链接点进去购买,体验实在太差。把100亿砸进去把习惯培养出来,恐怕还不太够。
说阿里巴巴看中了优土的内容制作潜力,这话可能比较靠谱。未来如政策松绑,通过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弄出几个影视工作室不是没可能的,但要想再造一个华谊兄弟或光线传媒,还是打住吧。没那么容易了,这跟在当前去再造一个京东或再造一个万达的难度差不多。
而且,若论内容制作能力,优土不如爱奇艺,若论在影视圈的人脉和资源,优土不如搜狐视频,若论商业变现和开发能力,优土不如腾讯视频。影视圈水很深,业务和政策环节众多,不是你认识几个电影明星就能办成事的。
阿里是个专业平台,能把电商这块干明白了就不错,为何总有人觉得阿里能干这个也能干那个呢?从2006年到现在,除了电商以外,门户、搜索、本地生活、即时通讯、软件、垂搜等,哪个干好了?视频业务放到阿里所谓入口布局这盘棋里,又有多少资本能让自己成为这么多年来罕见的例外?所以,逻辑不是这个逻辑,思路也应该改一下,一定要找一下其中的亮点,只能换一个角度去看了。
把马云和阿里巴巴近期的收购案审视一番,你会得出一个结论,马云本人对文化产业兴趣渐浓,这与他之前投资华谊兄弟大获成功有很大关系。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都是铁板一块,民营的出版公司的影视制作公司不少,想在这行里混饭吃,首先要学会稍息立正。不习惯于稍息立正的马云,惯于占主导的马云,如今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了,要积极投身进去,证明这个行业可能要有变化了。
这种变化当然不会是马云本人所推动的,他还差得远,真实情况是,马云通过某种渠道提前获知了这方面的风声,因此急于提前进行布局,准备尽享行业变化所带来的红利,扮演站在风口的那头猪,有朝一日借势飞起来。
文化中国、华数传媒、优酷土豆等,都是他在为文化行业变革的前景而扔下的赌注。做出这些重大投资决定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说服自己,二是说服投资者,否则天猫怎么可能低息贷款一借10年呢。现在看来,马云把自己说服了,也把投资者说服了,现在就看未来是否如他所判断的那样,文化产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让他搭上顺风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