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是为了让数据中心实现自动化运维,但数据中心只有在“可控”状态下,才能稳定支撑业务的运行。华三新IT架构的突破就在于,它实现了虚拟网络和虚拟服务器之间逻辑上“一对一”连接关系。在数据中心虚拟化后,也能让IT运维人员具备整个数据中心的管控能力。网络连接虚拟化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用户所重视,它也是未来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

把数据中心变为“液态”
在理想的数据中心里,IT资源就像水。它被储存于资源池中,可以按照业务的需要被“管道”输送至任何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传统数据中心和未来数据中心的最大差异——前者是“固态”的,而后者是“液态”的。
过去,企业的每一个应用都对应着一套固定的底层IT架构,从计算、存储到网络,在应用上线前已被固定好,且只能为其服务。一旦业务需求有变,底层的IT架构可能会被完全否定。近两年,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让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实现了“流动性”,存储也通过一定程度的虚拟化,实现了资源的“流动性”。而网络,在虚拟化的进程中仅完成了“半液态”的转化。华三的新架构,终于让网络也变成了可“流动”的资源,把整个数据中心变成了“液态”。
新架构不仅让计算、存储、网络得以构建无缝融合的数据中心——面向外部压力的变化,随需而变,还能让这个“液态”数据中心和过去一样满足用户“快、简、稳”的要求。从产品层面的融合到全面虚拟化,再到融合控制平台VCFC,华三通过多个维度的技术对此进行了保障。
而从另一个侧面,华三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推出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数据中心的三个新特点:它必须是面向业务设计的,而不是聚焦于基础架构本身的特性来设计的;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已经出现了巨变,全新的融合控制层将是数据中心的新引擎,它是简化数据中心整体业务部署的关键;数据中心将被作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交付给用户,用户不会再选择多家厂商的设备“拼凑”数据中心。
连接 不一样的创新
“创新的技术才是我们要做的”,正如王巍所说,在新架构中,华三要“玩”颠覆性创新。例如在存储领域,华三这次就没有走其他厂商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挑战传统。
华三的存储技术,并不是FC存储或集中式存储,而是华三独创的Vstor——零存储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可以让用户充分利用服务器上的硬盘空间,即使不采购单独的存储设备,数据中心依旧可以搭建起虚拟化的存储资源池。
存储将被视为服务与计算的融合,这样的架构在谷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早就有广泛且成功的应用。华三采用的是标准的技术架构,对于传统存储设备同样能实现兼容,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用户对这类分布式存储与传统存储相互融合方案的接纳度,显然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