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双十一时我买的唯一一样东西,或者说是服务,是印象笔记的高级会员功能。因为印象笔记总提示我储存空间不足,在将就用了一周微信收藏功能后,还是下手买了那个其实不算贵,但心理上觉得贵的会员服务。
在订阅了一堆微信公号后,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息,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一般会利用碎片时间清理那些角标,看见觉得想看的标题就点开随手扔进印象笔记存着。一开始每天晚上会选择一个整时间清掉这些内容。渐渐的,印象笔记里微信保存的笔记本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低于过100篇了。
今天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清理历史遗留的文章,由于关注领域相对集中,大部分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和社会化营销、品牌建设方面,平日里穿插着看还觉得尚可。今儿一股脑扫了几十篇,忽然发现,理论趋于一致大多浮于表面,拿些别人的成功案例东拼西凑,或神神叨叨说两句自己“成功”的案例,又不说清楚到底怎么操作。
然后恍然大悟,我看了很多正确的废话。
何谓正确的废话?
举个例子:
“社会化营销要作立体营销,跟粉丝互动,和他们做朋友。”
“成功的病毒式营销并非偶然,因为他是聪明的公关。”
“要制造话题,洞悉用户的传播心理,才能做出好的口碑营销。”
“好产品是营销的根基。”
……
我们急切的想要吸取更多更多的养分来丰满自己的理论或实战经验,于是每天在海量的信息中游荡筛选,实不相瞒90%的阅读量都是无用的,有些没记住,有些没价值。
在认识到这些后,还会继续看吗?答案是:会!
海量的信息库积累,个人阅历和思考深度广度,N次实战经历,不停的试错和失败,自我反省和他人敲打,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方法论体系。
而现在,很遗憾,依然正处在信息库的积累阶段,不是刻意逼着自己看,而是已经形成一种不看不关注就觉得少了什么的破习惯。
在发现自己也能写言情小说后,就戒了看言情;在发现自己也能写心灵鸡汤后,就不再看鸡汤;如果要做到对这些营销或品牌理论不再关注的境界,大约是在自己有成功案例也有了归纳总结的深度广度后吧。
路漫漫其修远。
当然,怎样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呢?接下来笔者的这点私房经验其实也是正确的废话:
1、人为养成一种习惯。重复做一件事21天就会形成习惯。来北京后开始每天变着花样自己做早餐,已经坚持两个多月,别人看起来很不可思议,自己却已经习以为常。
2、让自己从心底里喜欢上一件事。这和每个人对自己的控制力有关,或者说和说服自己的能力有关。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解释是:好像在跟你的兴趣OR职业OR产品谈恋爱。
3、玩乐才是最大的抱负。前些天在我吐槽说我好忙没空看电影的时候,同事说:你好闲的,你有那么多时间出去玩。我说:真的很忙,因为玩才是我的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