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不仅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日常生活,还使很多人上当受骗。那么,用户应如何识别常见的电话和短信骗术?我国应怎样从立法层面应对这一问题呢?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泛滥
一般来说,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拨打或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接到或收到的电话和短信,或者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电话和短信,给用户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与影响。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违法犯罪类,如诈骗、色情、赌博等;一是广告类,如房产促销、旅游餐饮、金融理财等。其中尤以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对用户造成的危害大。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全国电话诈骗发案30万余起,公众损失高达100多亿元。
中国互联网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委托设立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简称“12321举报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3月,该中心共收到举报骚扰电话10387件次,较上月上升了184.8%。其中内容为涉嫌欺诈类、金融保险业推销和零售业推销类的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1.3%、18.9%和10.7%。
近年来,借助于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迅速发展。经调查,在这些被害人中,女性超过70%,中老年人超过80%。安全专家表示,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中都内置了类似“黑名单标记”的拦截功能,用户可在设置中启用对垃圾短信号码及骚扰电话号码的标记和拦截。
骗术一:“响一声”电话
在骚扰电话中,“响一声”电话占比最高。“其实,这就是一个‘电话群拨器’,向外发出群呼,瞬间可使数千部手机提示有未接来电。”河南通信设计院一名工作人员称,如果用户回拨,会有两种可能。第一,电话会通过卫星转换器自动转接到高收费声讯台,通过这种操作,每分钟收取的话费就不再是长途话费加上基本话费,而是高达数十元的费用。但是,随着国家加强这方面的监管,这种简单的“偷话费”方式已经很少见了。第二,是“响一声”电话最常见的方式,回拨后会听到对方提前录制的“个性化彩铃”,大部分是以中大奖为名进行诈骗活动,部分是六合彩信息宣传,少数是一般广告宣传。
有的“响一声”电话也通过其他方式骗取用户的钱财。今年5月6日起,陕西渭南的张先生连续接到骚扰电话,来自福建的同一陌生号码不断打过来,都是响一声就挂断,平均每小时打来近百次,且该号码加入手机黑名单后仍无法拦截。三天内,该号码共骚扰张先生约2000次。其间,上海一移动用户发来短信称,张先生的电话号码被绑定,解绑需要交500元,并提供给他一个银行账户,称钱一到账,问题就能解决。“我怀疑是遇到诈骗了。”张先生说,他没给对方打钱。然而,骚扰还在继续。
骗术二:“中奖”通知
哈尔滨的张先生曾被“中奖”诈骗电话套走5000元。他接到一自称是深圳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说邀请他参加三天后在哈尔滨举办的该公司五周年庆活动。活动当天,对方再次来电,称张先生在现场抽奖环节中了三等奖,奖金10万元,但需到广州公司领奖。张先生表示要考虑一下。
次日,自称该公司主任的王姓女子来电,说领奖的最后期限是当日13时,具体领奖方式可咨询“赵律师”,随后提供了“赵律师”电话。电话中,对方称此次“抽奖”真实有效,目前仅有一人领奖,并提供了这名“领奖者”的电话。张先生拨过去一问,对方称自己因行动不便,办理了领奖担保,刚领奖10万元。后来,“王主任”又来电话称,领奖人要向深圳法院缴纳5000元保证金,领奖后退还,还提供了一个“法官”的账号,张先生当即汇过去50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