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背后的资本魅影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5日 07:01 来源:北京商报
从最早的麦考林、当当网,到日前上市的唯品会、58同城、途牛,再到即将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甚至提交IPO申请后上市不成的凡客诚品、拉手网……中国电商股在近几年间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随着阿里巴巴提交IPO文件,有不少公众发现,马云并非阿里巴巴的最大赢家,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分别占到阿里巴巴股权的34.4%和22.6%,市值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同样是“外国资本打工者”。但作为旁观者,媒体及公众无法简单评判,到底是中国电商企业去境外融资发展,还是外国资本借中国电商崛起而敛财。
细数国内电商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与商业模式、人才、规模等因素相比,资本对企业而言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由于电商企业普遍没有厂房、零售网点等基础设施,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缺乏启动资金,因此融资或从其他渠道得来的持续资金注入,成为支撑企业存续的关键。在这种资本驱动的电商世界里,让企业进行价格火拼或是烧钱换流量的,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企业创始人或CEO,而是在企业背后操纵资本杠杆的投资商。
在企业界人士看来,电商企业对投资机构的态度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电商企业盈利周期普遍较长,需要持续的资本注入维持运营;另一方面创始团队与各个投资方由于立场不同,经常会产生意见上的相互摩擦,这就需要企业负责人在投资方之间不断斡旋,同时考虑各方利益做出选择。
中国电商就是这样,在资本之手下谨慎前行。但即使如此,依然有大批企业因种种原因难以为继。这时就可以看出投资商的眼光以及对企业是否起到积极作用。(详见F2-F4版)
北京商报记者 崇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