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那时候用得最多的是拨号上网——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听到一阵“滴滴滴”的拨号声,声音一停止,就代表网络连上了。计费方面也很单一,主要按照流量收费。
由于父母规定只有做完作业才能玩电脑,所以我们家在当时出现了第一个“三高”——我做功课的效率高、差错率高以及每个月的话费高。我记得,那时我妈每个月拿回电话资费单,都会把我大骂一顿。久而久之,我幼小的心灵对运营商产生了深深的怨念。
如今,才十几年的工夫,技术不知经过了多少轮的更新换代,但是我们电信通信业的市场理念和服务意识,仍旧还有当年拨号上网时代的影子。
比如在国外非常普遍的“换网不换号”,在国内却迟迟未能落地。
“换网不换号”,意味着消费者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意味着消费者被赋予更多的选择自由,但这一能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的制度,却仍旧没有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再比如,眼下无线上网在城市越来越普及,但无线上网以“按流量计费”为主的收费方式,却和当年的“拨号上网”如出一辙。
按流量计费,每个月给用户固定的流量,超出部分需要额外付钱。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无线内容日益丰富的今天,这样的计费方式,无疑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较高的定价水平是获得高利润最直接的手段。但事实上,要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高定价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韩国的无线上网资费处于全球低水平,但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今年发表的报告,以2011年为基准,韩国家庭无线通信费月均115.5美元,在3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在无线通信、有线电话和超高速互联网等家庭月均综合通信费调查中,韩国家庭月均支出148.39美元,排名第三。这份报告指出,韩国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普及率很高,每人月均使用数据流量1.2GB。
韩国人是精明的,他们通过降低资费门槛,迅速提升该国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并通过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才促进用户消费。但在中国,居高不下的资费水平和计费方式,无线网络的用户规模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今年的主题是“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信息通信的纽带,宽带确实促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宽带本身的发展是否也同样“可持续”呢?
按流量计费的方式总会让我想到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什么都采取配额制。但事实上,或许真正短缺的不是流量,而是运营商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