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迎来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30岁的生日。在他而立之年,回顾他前几年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学生辍学创业,缔造全球科技巨头”的故事。
当然,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新鲜。
这种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尤其是在高科技圣地硅谷。那里有很多年轻人利用计算机芯片和软件代码,从自己的车库或宿舍起家,创建了全球性的企业帝国。
相对“坎坷”的成名经历
30岁之前就已经成名的青年科技人士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他们中有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微软的比尔-盖茨,以及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但从很多方面来说,扎克伯格和这些人也不一样。
首先,跟其他人相比,扎克伯格在年纪更轻的时候就出了名,处在了聚光灯之下。此外,他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也比其他人更加“坎坷”。
“从某些方面来说,马克-扎克伯格被推到聚光灯下的速度远远快于乔布斯、戴尔和布林。” IDC分析师克劳福德·德尔·普利特(Crawford Del Prete)说。“这跟产品有关系。因为在IT技术发展的早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脑。如果你不是苹果公司的用户,你对他们的产品就不会那么了解。只知道他们推出了一些用于计算的东西,赚了大笔钱,而且声名大噪。”
另一方面,扎克伯格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大家对互联网都已经比较了解。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让人们通过“建立全球网民数据库来互相联系”,他说。
“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试用一下扎克伯格的产品。相比于早期的那些年轻创业者来说,Facebook在很多方面都有更高的可见度。”他说。
事实上,甚至在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之前,就有人目光睽睽地盯着他。
他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2003年,建立了一个名为Facemash的网站,在哈佛校园里引起了轰动。该网站会显示两名学生的相片,让你投票决定哪一个学生更有魅力。
Facebook诞生的过程本来就很混乱。早些年,扎克伯格花了很多时间来跟一些人打官司,这些人声称拥有Facebook的部分股权,其中有文克莱沃斯双胞胎(Winklevoss),还有一名商人说扎克伯格曾答应给他Facebook的一半股份,但后来有证据证明,这名商人伪造了相关的合同。
跟扎克伯格一起创业的合作者,也有一些人引起了争议,比如曾协助创建Napster的投资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2005年8月,肖恩以藏有海洛因的罪名被捕,但证据不足,没有被正式起诉。Facebook当时最大投资方Accel Partners认为他不能再担任总裁一职。最后肖恩自愿离职,被逼放弃一半股份。
还有扎克伯格在哈佛结识的爱德华多-萨维林(Eduardo Saverin)。在Facebook上市前不久,萨维林放弃了美国国籍,被一些人指责为逃税行径。
而且Facebook上市之初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