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赚多少钱,依赖于你为这个行业做了多少事情
京东现在有自营业务,有POP(开放平台)业务,也有C2C和金融业务。但是,我一直在强调,电商的POP平台(开放平台)业务虽然目前来看利润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自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远远大于开放平台。
从完整的供应链角度而言,POP平台其实只做了整个供应链的20%,很小一段,物流、供应商管理、产品管理都做不了,只可以带来用户和流量。而我们做了供应链的几乎一半,品牌厂商则做了另一半。所以,你能赚多少钱,依赖于你为这个行业做了多少事情。
所谓自营,就是零售属性。你看全球零售行业,国美、苏宁三四年前他们的净利率是五个点六个点,非常高。我们也是一个零售商,但我们的运营成本更低,比竞争对手低到50%以上。所以有一天我真正赚钱,我赚的钱一定比所有零售企业都多,净利润可以达到五个点七个点。
你现在看POP毛利高,净利率只有1%-2%,所以你即使做到1万亿交易额,你的净利润只是100亿-200亿。但是如果我自营做到1万亿,我可以赚到500亿-700亿。
超过阿里是必然的
底气来自用户体验。如果我们未来十年,保证像过去一样,用户体验好于阿里,超过它一定是必然的。
阿里现在虽然流量很大,但很多流量都是买来的,它去年花了100多个亿买流量,而我们只花了9个多亿。举例子说,上岛咖啡通过加盟模式,5年有4000家加盟商,它不需要运营管理、租店面和招人,就可以收加盟费,前5年赚了很多钱。但是最后对品质不控制,品牌做砸了。再来看星巴克,坚持自营,自己培养店长、租门店、培养服务人员。增速慢,但是培养出了核心竞争力,
所以,你在早期看,加盟发展快,自营增速慢、甚至亏损,但是你看全世界,没有加盟模式可以活过30年、50年。这就是我们和阿里的区别。
你记住,现在来判断一家公司成功或者失败都还是太早了。
我每年都在放权
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没有控制权该多可怕。就像没有司机的汽车,没有机长的飞机。
业界一直在说我在收权和放权之间纠结。但事实是——我控制的是决策权,我从来不是运营权的追求者。在股东层面,我坚持股东不能对战略、运营有太多干扰,保证公司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运营上,仓储、物流、电商、金融业务,我每年都在放权,我现在越来越偏重于找到合适的人,给予他最大的授权。
我们今年宣布对公司进行分拆,独立除了京东商城、京东国际、京东金融和拍拍网,其实就是我放权思想的延续。未来我希望有四个独立发展、又彼此合作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