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有媒体报道称,“国家铁塔公司”将于6月底之前挂牌。根据传闻,铁塔公司将负责三大运营商的铁塔、管线,甚至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铁塔公司的成立似乎已成板上钉钉的决策。在运营商看来,继被OTT服务“管道化”之后,这样的“管道”也将不复存在;而在设备商看来,原本由三大运营商构成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将明显缩水。一时间,电信行业似乎遭遇了当头一棒。
无论国家铁塔公司具体整合哪些资产,都将以当前的无线接入网(RAN)设备为主,而目标是实现无线接入网的共建共享。那么,从电信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角度出发,共建共享能带来什么样的优势?
站址:持续走高的成本
为了实现完整的覆盖,对网络进行充分优化,基站选址有着位置局限性。在三大运营商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站址的业主方明显有着更强的话语权。在非共建共享的情况下,如果一家运营商的报价是年租金1万,那么另两家运营商有可能就是每年2万至3万。
江苏某地级市运营商负责基站建设的人士表示,一些小区物业对站址年租金报出一口价,且没有任何还价余地。在物业方看来,如果一家运营商觉得价格太高,那么自然还会有第二家、第三家运营商愿意承租。面对这种情况,无论花多大的代价,运营商只能选择支付租金。这种情况在地铁、大楼电梯等特殊场合尤为明显。
随着LTE网络的建设,运营商之间对站址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目前,移动设备的流量正呈现指数级增长,而通信频谱仍然稀缺。因此,扩大网络容量的一个主要机制就是使基站更加密集(这也被称作“小区分裂”(cell splitting),即使用小型基站来取代此前的宏基站)。通过这种方式,电信设备将更靠近用户,这从理论上将减少每个基站服务的用户数,改善通信质量。但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所需的基站站址大幅增加。
基站设备:共建共享技术已成熟
过去几年,电信设备商已针对共建共享需求开发了许多功能,从而使基于同一技术的基站设备能为不同运营商提供服务。早在几年前,GSM和WCDMA设备的“无线接入网共享”功能就已成熟。而在LTE网络中,部分设备商已开发出了类似的共享功能,另一些设备商相关功能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另一方面,尽管移动运营商正在使用GSM、CDMA、WCDMA、LTE TDD和LTE FDD等多种技术,但目前许多设备商都已实现了这些技术的共站。因此,通过同一基站提供WCDMA、LTE TDD和LTE FDD网络并非幻想。
在技术上实现基站设备的共享并不困难,而共建共享迟迟未达到工信部期望的水平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铁塔公司的成立将从制度上理清关系,使共建共享得以推进。
未来:虚拟化的无线接入网更适于共享
在“后LTE时代”,除了探寻如何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之外,移动通信设备将走向云计算的发展方向:无线接入网将虚拟化,而软件定义的网络将逐渐得到推广。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那么国家铁塔公司可以成为一家采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的云计算平台提供商。根据当前云计算模式的经验,这将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
当前的基站通常分为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两部分,每一基带单元连接几个至20几个射频单元。基带单元实现中央处理和调制解调功能,射频单元则提供射频信号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等功能。提供计算资源和处理能力的基带单元和提供网络覆盖的射频单元共同构成了无线接入网的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