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一位BI老兵的创业故事:预见国产BI的春天
发表时间:2014年5月26日 18:10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说到第一个投资永洪科技的投资人,何春涛直言颇感意外。2013年初,永洪科技带着永洪BI解决方案给国内一家电信级运营商做了一次商演之后,便没有收到任何回馈信息。一个多月过去了,当几乎所有人都快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的时候,这个大客户找到永洪科技主动要求合作。就这样,永洪科技拥有了第一个电信级大客户。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个客户深切地感受到了永洪BI产品的成熟和超高的性价比,并主动提出入股永洪科技。最终,双方商定的融资额为1000多万元。

何春涛对目前永洪科技的发展情况颇感欣慰,2013年实现了盈利,2014年盈利肯定也没有问题。这对于刚刚成立两年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对于未来,永洪科技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例如,自服务BI、探索式BI、移动BI等。另外,互联网、电信、金融和交通等行业对实时大数据分析的需求明确而且旺盛。

国产BI的春天

BI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于1996年提出的。随后的几年里,BI在国内也成为了一个热词。传统BI市场上,国外几家IT巨头的产品占据主流,例如,Business Objects、Cognos、Hyperion等。但是,随着IT巨头把几个主流的BI厂商收入囊中,这个市场基本趋于平静了。现在,何春涛闯入这个原本稳定的BI市场,难道国产BI又将迎来什么新机遇吗?

的确,何春涛指出,虽然IT巨头收购的传统BI厂商占领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的BI产品,例如,敏捷BI、探索式BI、自服务BI、移动BI等,发展势头非常迅猛。2006年,Gartner的BI魔力象限中还看不见敏捷BI的身影,但是到了2014年,新兴的敏捷BI厂商QlikTech进入领导者象限,而2014年已经有Tableau、Qlik和Tibco Software三家厂商进入领导者象限了。近两年,QlikTech和Tableau两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一跃进入主流BI市场。

虽然传统BI厂商目前仍占据主流,但是也存在固有弊病。传统BI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一体机,另一种是分布式数据仓库。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大幅提升了BI应用的整体拥有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何春涛指出,传统BI解决方案中有N种产品,统一视图的重量建模过程动辄需要几个月甚至跨年的上线周期。市场调研公司Forester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打造了传统的企业数据仓库的机构,有83%的用户没有用数据仓库做数据分析,而是继续使用Excel等其他工具做数据分析。而敏捷BI是基于细节数据,只需要一个产品就能实现N个视图的轻量建模,在上线周期和成本上都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但是,何春涛指出,敏捷BI并非要完全替换传统BI,而是希望能够优势互补,做到守正出奇。传统BI的经验成熟且产品稳定,有助于企业决策、洞察、监控整体业务状况,尤其是那些较少变化的宏观指标。而敏捷BI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更简单易操作,可以让更多的人拥抱BI。

经过深入的研究,2014年4月9日,永洪科技再次在敏捷BI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正式发布Yonghong Z-Suite第5版。这对于刚刚正式加入永洪科技的何春涛来说,也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相比较以往的BI产品,Z-Suite第5版让客户的投入成本更低、更加平民化、更加易于操作。而且在计费模式上,永洪BI坚持以CPU数量计费,大幅降低BI应用的整体拥有成本。

在何春涛的规划中,永洪科技一方面夯实敏捷BI的产品,另外一方面逐步增强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再融合自己和研发团队多年的大数据和BI的行业经验,这就形成了永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除去新技术新理念给初创的BI厂商带来新的机遇之外,2013年爆出的“棱镜门”事件,也给国产BI厂商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府以更大的力度继续支持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对国内IT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