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中移动一般会选择NFC-SIM卡模式,或是联合手机制造商生产NFC全手机。它可以通过对SIM卡的管理,或凭借自己在定制手机的市场控制力主导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至于NFC-SD卡模式,在手机支持的前提下,银行、银联和其它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均可提供。
但凭一己之力想主导这个行业何其难也。中移动之外,还有另外两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浦发银行身后,还有数十家银行和其它商业机构。产业链条上游,还有各类安全芯片的生产商。
中移动标准本身也存在问题,2.4GHz虽然省去手机换卡的成本,但与已经存在的金融基础设施无法对接。这样一个非开放式的技术标准,遭到来自移动支付市场内各个主体的反对和抵制。
与此同时,由于银联标准更为开放,适用于不同行业通联通用。所以,它能够获得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及数十家银行的支持。NFC手机支付市场若想做大,就需要解决标准统一、安全测试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移动支付市场不需要一个行业主导者,而是需要中国银联这样的卡组织去整合协调各方利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011年下半年,中移动与浦发银行打造的手机支付平台与中国银联支付标准对接,移动支付标准终于统一。也是在这一年,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成立。2012年,央行正式发布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标准。同年,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升级为移动支付部。
此后的时间里,银联致力于推动包括国家、行业和企业三级标准的建立。中移动、浦发银行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展开。以浦发银行开发上海地铁手机支付地铁应用系统为例,它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实现询卡到闸机打开的时间不超过0.4秒;其次则是实现手机支付的分段计价和结算功能。
“阶梯计价这一块是最复杂的。”薛建华告诉本刊,其次才是对支付的速度上进行特殊处理。浦发银行在上海地铁闸机改造上的投入高达数千万,但也借机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浦发银行也就相关问题为当时还在制定中的PBOC3.0标准提供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并最终被采纳入新标准之中。
PBOC3.0标准进一步对非接IC卡小额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应用做出增补规范,同时针对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的需求,对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整合,增补了互联网终端规范,增强了借记/贷记应用安全标准。
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联合发展TSM的移动支付平台合约。TSM可以比作苹果的App Store,手机支付的各类应用功能可以在此下载。同时,它可以为各方提供基于安全支付载体的智能卡应用发行和管理服务,是联结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的桥梁。
银联内部人士透露,联通和电信也将于今年实现与银联TSM平台的对接。
政策逼退互联网
中国银联、商业银行已经酝酿很久了。
NFC手机支付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用户需要更换SIM卡,甚至还要换掉手机。在中移动总部发文推出NFC手机之前,这一支付工具的推广和使用一直进展缓慢。
中移动需要努力挣脱来自内部的阻力。以其每年数千万部手机的采购量、每部NFC手机补贴30元计,中移动最终需要付出的可能是几十亿元的巨额投入。
中国银联也在推动收单机构一家一户去改造和铺设具有“闪付”功能的POS机。这其实是一项复杂而见效缓慢的工作。他们对POS机的改造包括两方面,一是加装非接的读卡模块;二是升级软件和优化程序与流程。改造和升级后的POS机更加智能,可以根据订单金额实现脱机交易到联机交易的自动跳转。银联还对原来的多层菜单进行了简化,使得操作流程更加快捷。截至今年一季度,银联在闪付终端方面的投入超过1亿元。但就在NFC手机大规模推出前夕,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网支付工具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