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不能再增加这样的焦虑感,不能把手机带来的信息焦虑更贴近身体。例如,智能手表很多时候看作是智能手机的延伸,希望通过手表的信息推送减少频繁打开手机刷存在感,但是如果带来的是人对信息的更加依赖那就败了。Android Wear的演示带来了一个思路,基于场景的精准推送,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提醒。
另一方面,智能硬件也不能带来更多的噪音信息。每时每刻,家里的智能硬件默默的在增加空气情况、用电情况、冰箱里的保鲜期、洗衣机的运作信息,汽车里的OBD硬件也在不断告诉你开车如何如何,Cuptime还在不断统计你喝没喝够水(我用其他杯子也喝了水好不)……其实我真不想理会这些琐事,这些信息不是提供给人的,别把手机当成信息的垃圾桶,这些信息的真正用处在于物物相连。
第三, 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美
大而全带来的是功耗增加和计算冗余,说白了就是用很强的硬件很全的平台,大部分时间在跑一个很单一的应用。但是真正在设计时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大而全,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抓住智能硬件的入口,想成为智能硬件的平台。
在智能硬件时代,入口是个伪命题。智能硬件是比手机更碎片化的,没有谁是绝对的入口,只有场景化的应用,只要在某个场景下用的多,那就是这个产品的成功。智能硬件没有必要为了入口而做得很重,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场景定位,做好最痛点,所以老汪说他们一是做减法,不需要像Android那样适配那么多东西,二是把应用尽量放到云端,减少智能手表的消耗。
实际上,潜水电脑就是一个小而美的案例。玩潜水的人往往喜欢戴潜水电脑,这个终端老早就有,看上去就是电子表,但是有各种censor(气压、方向、入水)、有计算能力(停留时间、间隔时间、身体余氮等的计算),功耗却很小,电池可以支持两年,它既满足了细分人群的具体场景需求,又和普通手表一样满足时间的需求(关键是换电池间隔也差不多),这就足够了。
最后,套用SmartTalk沙龙嘉宾3db创始人朱继志的话,要用复杂的技术实现简单的产品。人性选择的是简单而不是复杂,智能硬件让人越简单,才是越好。
本文为东言东语(公众号:dongyandongyu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