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南省留余文化促进会等机构举办的“大爱中原”慈善晚会上,一些企业和个人向残疾人捐赠医疗康复设备,并慷慨解囊出资捐助贫困残疾人子女完成学业。河南省留余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牛留栓告诉记者,举办活动是为了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留余文化,铸造乐善好施、兼济天下的豫商精神。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是留余文化的具体体现。“留余”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留余文化“一生犹欠诗书债,万事终须留有余”的评价,更是道出了“留余”二字的深长意蕴。世代相传的“留余”思想倡导平衡共赢、因时而变、兼济天下、让利于民,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豫商精神的写照,与慈善文化乃至财富道德的要求也是高度契合的。如今留余文化在中原、在很多企业家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成为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有力指引。
其实,“留余文化”也好,“慈善文化”也好,实际关乎如何认识财富的价值、正确构建财富伦理、对待慈善文化抱怎样的态度等问题。这种认识、态度,是一种道德的、伦理的精神,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乃至一种精神信仰,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力量是巨大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力量也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社会的行为风尚。
前段时间,曾有慈善人士感慨,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就像热带雨林一样”,空间大,物种稀缺,个体能力弱。与此相对应的是,据201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全球10亿美金富豪共1867位,中国有358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富豪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遗憾的是,有资料显示,美国富人捐赠占到全国慈善总额的60%以上,而中国富人的捐赠还不到全国慈善总额的20%,美国的一些富豪甚至捐出个人大部分资产用于慈善,相比之下中国一些富豪却更热衷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夺人眼球,这说明慈善的理念在这一群体中还远远没有普及。
创造财富需要能力,运用财富需要智慧。事实上,在培育富而好礼、富而好仁的慈善风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财富无常而仁德永恒,故一旦有财须及时行善”、“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这些饱含留余智慧的隽语时刻启迪着人们,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的财富观,这样财富才不会变成负担,而会转化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