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的牌照发放已经有段日子,但正式放号工作却一直未开展,直到最近才有一些试放号的消息,其套餐设计也并无特色。关于通信资费套餐,实际上来说没有太多创新,再怎么设计,无非还是运营商体系内的一套把通话、流量和宽带业务做个整合,而真正的颠覆性价值在于把通信业务作为平台,把其他产业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起来。
首先说说运营商有什么核心资源,笔者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资金和用户。
其一,在资金方面。通信行业的预付费模式,形成了大量的预存款,这笔现金流的资源非常可观,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2亿,以平均每人预存100元计,预存款的资金规模达到1200亿元。而实体运营商由于既有体制限制,无法像尚无规则约束的互联网企业那样进行资金运作。
其二,在用户方面。运营商坐拥12亿手机用户的基础数据,可以开展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还有短信,电子渠道等优质的营销渠道,但是限于政策限制和技术积累,一直未能发挥潜在的巨大价值,而一旦虚拟运营商能介入,其可能带来的变革不可小觑。
再来讨论一下通信行业未来的方向,就传统通信业务本身而言已没什么可挖的,或者说可以挖的不多,因为运营商的精英们已经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多年。但是随着智能机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平台,甚至于其影响力超过了电脑,借助于这个平台,可以开展新一轮的移动互联革命。
一是身体延伸的革命。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手机了,手机就快变成人们身体的延伸部分。越来越多的功能都在向手机上延伸,导航、购物……并且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很快手机将成为我们生活的遥控器。
二是身份连接的革命。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进,手机号码可以与银行账号、聊天工具、邮箱等很多方面进行捆绑,通过手机号就能找到个体“人”的一切信息。
丰富的资源加上强大的刚性需求,再与当前拿到牌照的以互联网思维擅长的虚拟运营商碰撞,可以出现很多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但肯定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就是弱化通信本身,如果还是玩这些,就不需要虚拟运营商了。 第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既然手机已经作为人与世界连接的主要工具,那么再以传统方式来操作就没有新意了。
虽然说穿了可能就是资本运作加广告收费,但互联网公司可以把产品包装得看上去很美,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具体的模式也可以做一些大胆的猜测:
第一类,以万网志成(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为例的互联网公司,在成功运作余额宝以后,这一理念可以很自然地复制到通信领域,将用户的预存款作为余额宝账户的一部分,收益就已经得到保障了。再做适当的包装,通过用户预存话费,可以通信免费,收益照得。
第二类,以京东为例的电商。通过虚拟运营商,可迅速扩大其用户规模,不需要跟别人合作,就可以开展很精确的大数据分析和精确营销,随着销量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上游产业的控制,提高品牌进场费和其他资源投入,甚至可以谈分成,在此基础上,通信费用完全可以免费。
第三类,以天音为例的通信产业链公司。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在通信产业链上,所以成为虚拟运营商以后,其话语权将大幅提升,包括与实体运营商的关系也将进一步密切。这样的公司可以做到全产业链的控制,缩短中间环节,并发挥其资本运作的能力,以用户预存款作为流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还可以通过买断运作争取厂家优质手机产品代理权,甚至参与手机生产;另外,对自有渠道销售也是一次革新机会,降低中间环节差价损耗。
第四类,也是最直接的广告模式。当运营商还在为用户投诉垃圾短信头疼的时候,看看互联网和手机应用,无处不在各种广告,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只要适度包装,广告立刻就可以变得合理。如果普通用户想免费使用,则要接受广告短信,如果愿意交套餐费,保证纯净无广告,目前的互联网规则就是这样处理的。而运营商有这么多用户,最可怕的是实名制以后有详实的用户资料,话费数据可以做大量的大数据分析,其广告价值相当可观,整个产业链也可以顺势运作起来。除了常规的短信,开机画面,PUSH推送,京东这样的网购网站品牌进场费水涨船高,苏宁这样的企业,充值送购物券一步到位,运营商的遮遮掩掩,在互联网公司这里可以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