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类似模式的代驾A PP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以更低廉的价格争夺用户。对此,杨家军认为,代驾服务不是靠打价格战,大家最终比拼的是用户体验:同样是下单代驾服务,谁的司机响应更快,谁就更有机会赢得用户青睐;而快的前提是司机的数量足够多,分布广泛而密集。在这点上,起步较早的e代驾,两年多下来已经积累下2万名代驾司机,在全国40多个城市都有业务,相比之下,很多初创的网络代驾公司还是偏安于几个城市。“即使短时间内能招到大量司机,但管理、培训等都不是能一步到位的。”在杨家军看来,网络代驾其实门槛不低,需要在线下长时间积累。而凭借先发优势,e代驾接下来还会加快步伐,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构筑竞争壁垒。
除了酒后代驾,e代驾也在拓宽业务,尝试推出接送机代驾、车辆维修保养代驾、年检验车代驾等服务。杨家军说,在国外,代驾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比如身体不舒服、不想开车都会叫来代驾,e代驾也想在更多领域有所探索;但国内对代驾认识处于起步阶段,提起代驾,人们首先联想的还是酒后的场景,因此,短期内其他代驾服务只作为补充。
[风言风语]
点评嘉宾:起点创业营创始合伙人査立弱需求 小生意
我觉得代驾A PP现在有点过热,代驾是有一定需求,但不是强需求,毕竟不是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多喝醉者,喝醉了也可能有朋友载回家,即使要代驾,一些娱乐场所本身也有代驾服务,不见得收费都很贵。总之,代驾远不如打车那么频繁。
让用户在APP下单代驾服务,我觉得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喝醉了以后,还有那么清醒地打开APP选司机然后下单吗?几年前我在韩国看过他们推广代驾的横幅标语——— 很简单,8个相同的数字连在一起就是代驾电话,这是考虑到喝醉酒的人可能连号码都搞不清楚,那只要在手机随便按1个数字,连续8下就行,这种思考角度更切合实际场景。
在代驾司机这一端,现在代驾APP都是利用社会上闲散人力来做代驾,我认为在模式设计上有些过分理想化——— 他们假设很多会开车的白领,晚上赚点外快补贴生活。但事实上,白领白天打工已经很累,晚上更多想休息,我不觉得他们有动力为了那么一点钱去干代驾这种累活。而从农村到城里打工、生活水准比较低的人可能会想去做兼职,不过他们也许不是很熟悉城市,是不是都会开车也得打个问号,除非本身就是做开车的工作,但这群体能有多大难说。
我接触过几个做代驾的创业团队,有一个觉得是比较靠谱,他们原来就是做红酒生意,知道哪些地方喝醉酒的人比较多,于是预先安排人在那守着,一边卖酒一边提供代驾,只要有客人提出需求,马上来服务。不过这又回到传统代驾,并不需要用APP。实际上,就整个市场需求来说,传统代驾小公司足以满足。互联网工具纵然可以让代驾服务更方便,但我不认为这是个可以全国铺开、高速增长的大生意。
采写:南都记者 梁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