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开始放号了,这绝对是中国通信史上的大事,但如果被认为可以改变目前的中国通信市场格局,那就有点牵强附会。虚拟运营商是一道大餐里的下酒小菜,可以调节一下大鱼大肉的腻味,但却改变不了整个正餐的基调。
很多人对于虚拟运营商抱有太多的幻想,这本没有错,但正如媒体对于铁塔公司的热炒一样,如果把打破垄断的帽子扣在虚拟运营商的身上,那虚拟运营商真的戴不起来,甚至会变成紧箍咒。中国的通信市场虽多被恶评,但中国通信事业这些年的发展成就却不容抹杀,在民营的房地产、医疗机构、学校把房价、药价、学费炒成天价的时代,只有通信的资费在持续降低,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只会加速这一进程,而不是带来这一改变。
虚拟运营商们现在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都表现的信心满满,但这样的信心要变成沉甸甸的入库银两,恐怕还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虽然这些虚拟运营商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和成功人士,可在通信市场毕竟是新兵,即便招赘了运营商的人马来管理,也需要各方的磨合协调,形成战斗力仍需时日。
当然,很多虚拟运营商都是不差钱的主,甚至是穷的只剩下钱的土豪,估计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做好了互联网思维的准备,在几年的时间内去烧钱,根本没有将赢利纳入视线。这一方面是其初期用户数不会太多,烧钱也有限,二是烧钱得到的用户会提升其原有业务线的竞争力,这些收益可以弥补,三是烧钱带来的规模一样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拿到更大的回报。
不过,虚拟运营商在这方面的烧钱却很危险,与互联网行业的烧钱不同,虚拟运营商的资金投入换回来的市场并不稳定,太多的直接竞争者与基础运营商这个兜底者都不会给虚拟运营商个体以更多的生存机会,单纯的烧钱并不一定会起到互联网行业的效果。
更重要的,很多虚拟运营商有点虚火攻心,在营销上表现的非常急躁,忘记了虚拟运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行程。互联网行业具有的发展客户的优势遇到通信运营这个最佳的商业市场很难接地气,越是先发的公司越可能被后来的公司击败,越是不冷静的公司越会被冷面巨人拿下。我们看到的是,阿里这个巨人在通信运营一直相对低调,估计是在静观其变,准备下山摘桃子。
通信运营是个系统庞大的基础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在现在移动互联网媒体环境下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虚拟运营商应该把更大的精力放到后台建设上,放到差异化竞争力的打造上,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更是多在营销前端的不断高调宣传,重营销轻建设的虚拟运营商肯定会被淘汰出局。
多达几十家的虚拟运营商首先是要活下来,而且是要在同行的竞争中生存,这时候主要不是与基础运营商拼资源抢客户,而是要在虚拟运营商之间形成自己的特色与竞争力,只有经历了初期物竞天择之后的虚拟运营商才会有机会成长为与基础运营商具有一定分庭抗礼能力的运营商群体中的一员,而这个群体的成员名单不会太长。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的很多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发布品牌,还有的已经正式放号,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市场方式。最严重的,连中央媒体都在通过拔高来有意无意的伤害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们都在宣传一个比一个的低价,一个比一个的开放,一个比一个的流量不清零,一个比一个的免费,但这些资费套餐等等在宣传中却是不完整的,那些免费和低价都是有前提条件和配套设计的,也就是说,这些低价优惠和超出运营商承诺的服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享受。可现实中,虚拟运营商都在宣传中刻意的回避,只是将亮点当成噱头在宣传,而很多媒体也为了打击运营商而断章取义的进行报道。
要知道,这种宣传方式是违法,等同与虚假宣传。通信运营是个严肃的行业,多年来已经被非常刻意的管理而固化,用户在初期可能对虚拟运营商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标准来宽容,但这种宽容将很快消失殆尽,虚拟运营商这种宣传方式将招致用户投诉与行业管理,后果不言自明。
虚拟运营商作为通信运营的后来者,作为与基础运营商合作的转售企业,是必须要遵守基础运营商制定的游戏规则,一味的将颠覆基础运营商挂在嘴边,或者真有此企图,怎么可能获得行业生存发展的最核心动力?